什么是Cpk?研究Cpk的目的是什么?

分类: 品质管理 |
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工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基本环节。 所谓工序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工序能够稳定地生产出产品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操作方法、测量方法和环境等标准条件下,工序呈稳定状态时所具有的加工精度。工序能力分析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它有助于掌握各道工序的质量保证 能力,为产品设计、工艺、工装设计、设备的维修、调整、更新、改造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依据。
什么是CPK?
CPK是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程能力的指标。制程能力强才可能生产出质量、可靠性高的产品。
CPK的意义
制程水平的量化反映;(用一个数值来表达制程的水平)制程力指数:是一种表示制程水平高低的方便方法,其实质作用是反映制程合格率的高低。
1、什么是Cpk
Cpk:是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制程能力指数)的缩写,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程能力的指标。
制程能力指数是一种表示制程水平高低的方法,其实质作用是反映制程合格率的高低。
Cpk=Cp*(1- Ca )=制程精密度*(1- 制程准确程度 )CPK计算公式
http://down.gztaiyou.com/images/201282713.jpg
Ca(Capability of Accuracy):制程准确度;
CP(Capability of Precision):制程精密度;
注意:计算CPK时,取样数据至少应有20组数据,方具有一定代表性。
CPK分析工具的特点:
•简单方便地进行CPK的计算;
•方便的输入需要进行计算CPK的数据;
•也可从其它文件中复制数据到CPK分析工具中,如从电子表格中复制数据;
•分析数据文件可方便地保存,需要时可直接打开进行计算;
2、研究Cpk的目的
实际制程的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变异,而这些变异恰好满足概率中的正态分布)。目的就是为了统计这些变异,然后再来分析变异的原因,找出改善对策,提升质量。制程能力的研究在于确认这些特性符合规格的程度,以保证制程成品的良率在要求的水准之上,可作为制程持续改善的依据。
3、CPK的计算
Cpk值比越大,表明加工质量越好,质量越稳定,但这时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高,加工成本越大,所以对Cpk的选择应根据技朮与经济的综合分析来决定。
A+级:优,应当保持。
A 级:良,能力良好,状态稳定,但应尽力提升为A+级。
B级:一般,制程因素稍有变异即有产生不良的危险,应将其提升为 A级。
C级:差,制程不良较多,必须提升其能力。
D级:不可接受,其能力太差,应考虑重新设计制程。
CPK计算(分两种情况:单边规格和双边规格)
单边规格时:
CpK=(规格上限-实际平均值) / 3个估计实际值标准差=(USL-X)/3σ (USL >
X,只有上限规格)
CpK=(实际平均值-规格下限)/ 3个估计实际值标准差=(X- LSL) /3σ (LSL <
X,只有下限规格)
双边规格时:
Cpk=规格公差/6个估计实际值标准差=(USL-LSL)/6σ
http://down.gztaiyou.com/images/201282714.jpg
4、CPK应用
1)收集数据,针对不同的情况数据范围尽量大一点一般30 ~200。
2)找出和计算出求Cpk值所需的数据。
3)计算Cpk值。
4)根据所计算出来的Cpk值的结果判定是否达到要求。
5、Cpk统计公式(有上下限规格)
1)MAX(最大值)=MAX(A: B),A~B为数据范围。
2)MIN(最小值)=MIN(A: B),A~B为数据范围。
3)AVG(平均值)=AVERAGE(A: B) ,A~B为数据范围。
4)SIGMA(标准差)=STDEV(A: B) ,A~B为数据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