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教育孩子

(2012-03-04 21:04:09)
分类: 家有女儿

http://s3/middle/6f005759hba6b6e05eb02&690

  

   “妈妈,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儿!”聚会上,朋友谈起五岁的女儿格格某天早上说的话,脸上洋溢着幸福,原因在这句话的后面“因为别人家的小孩儿总是被爸爸妈妈收拾,可是从来没有人收拾我!”

   “收拾”的潜台词是:责备、批评、甚至是打骂。

   看着外强中干,在单位号称女强人、白骨精,甚至有些顾不上家庭的朋友,我有些愕然,因为在同事朋友的眼中,我到是一个十分有耐心的妈妈,朋友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喝酒聊天打麻将的绝对没有我,因为我在忙着给孩子们拍照,跟孩子们一起捉迷藏、做游戏。

   可是接下来的两件小事让我对自己在对待孩子方面的有耐心画了许多问号。。。

   伊伊感冒了,于是冲了感冒药,可是妞不怎么愿意喝下去,我软硬兼施“妈妈知道伊伊最乖了。。。”“我数数了啊。。。”正在旁边玩的格格不紧不慢地来了一句“我妈妈说了,不是妈妈想让我喝药,药是苦的妈妈也不愿意喝,可是我感冒了没办法,所以非喝不可!”

   一不小心,伊伊关门的时候把格格的手夹了,格格大哭着跑向妈妈,委屈地告状,朋友是这么说的“格格哭的没错,要是妈妈的手被夹了妈妈也哭,因为痛嘛!可是妹妹不是故意的对不对,那就没关系,我们原谅她吧!”果然,在朋友的开导下,不大一会儿,小格格又笑嘻嘻地下来跟伊伊在一起玩了!

   伊妈注意到,其实在对待孩子时,朋友用了最简单的“感同身受”,比如说喝药,一般稍有耐心的父母可能都会连哄带骗“这药不苦。。。”或者“乖宝宝,喝了药妈妈会。。。”;有的可能就直接命令孩子必须喝下去;说实话,这两种办法伊妈我都用过,共同点都是把注意力只集中在结果上,即让孩子把药喝下去病恢复健康。而从来没有注重过过程,药再怎么不苦孩子再怎么听话,那药总归是有异味儿的,喝药的过程总归是痛苦的,大人尚且如此一个孩子又怎么会愿意。而朋友的一句“要是妈妈妈妈也不愿喝。。。但是。。。”的话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那么不难理解,在朋友的家里,肯定不会出现爸爸或者是妈妈暴跳如雷的场面,朋友两口子对待孩子有这样的感同身受,让小格格有的只是感恩,那么小格格“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儿”的话也就理所当然了!

   这就是,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教育孩子!

 

育儿首页早期教育版块,谢谢管理员的推荐:

http://s6/middle/6f005759hba76a2da98f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