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因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3-09-24 20:39:48)

“首因效应”即刚刚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国外古董鉴定员的培养就充分应用了这一点,培训期间他们所接触到的古董都是真的,日积月累,在他们的记忆中古董给他们的就是这种感觉,那么在他们鉴定古董时接触到假的古董时就会觉得感觉很不对劲,就很容易判断出古董的真假。其实,在学生的教育上也存在“首因效应”。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把握好首因效应,对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地完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浅显做法。

一、凸显在班级管理方面:抓好“开端”教育。  

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 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学校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每个学期开始多数孩子都会有一种积极向上、求取进步的愿望和心理要求,他们会产生一种按新情境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倾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一机会,这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让他们记住只有这样做才符合要求,就像给火车铺好了道轨,只能沿道轨走否则就脱轨后果就是车毁人亡。如在对待学生的作业方面,首先制定好作业要求:1、书写规范,2、格式正确,3、正确率高,4、按时完成。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及时给予评判,好的给予奖励,欠缺的及时改正。对做的比较好的经常在全班展览,鼓励本人,促进大家。

第一次学生或许会很乐意地去完 成老师所要求的,可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帮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旦等学生形成不良习惯再去矫正就更麻烦了。从每个细微的地方入手,随时给予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后续的教育就轻松多了,也更容易出效果。

二、作用于“正面”教育之中。

很多老师包括一些家长,在孩子犯错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训斥“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怎么那么笨”“你真是气死我了”“你怎么又犯这样的错误”等等,孩子都有逆反心理,越是禁止的,他越是充满好奇,非去一探究竟,结果就导致“犯错训斥再犯错再训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境地,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状况呢?应该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方向,从好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如有同学犯了错误,对他说:“你认为我们的班长会干这些事吗?我认为你也可以做到”;某同学老爱抄别人的作业,便说:“我认为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认真想一想一定比他做得更好”;再如某同学摘了花圃里的花,便对他说:“花草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珍惜它们。都是一个动作,你何不变摘花‘第一人’为栽花‘第一人’呢?如果人人都在校园里栽种一棵花,那我们的校园将会多么的美丽呀!”学生听完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然后轻轻说道:“老师,明年春天我会第一个在校园栽棵花。”……不但要让学生受到教育,同时也要避免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如果批评教育人见人烦的事能让学生们愉快地接受不是很好吗?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条简单明智的真理,这就是: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鼓励。”

三、呈现在课堂教学方面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那么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他们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也会异常强大。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甚至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还要强。基于这一点,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努力处理好每单元的第一节课。

在教育教学中的其他方面也存在“首因效应”,细细探究反思将会为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让我们凭借“首因效应”的东风将教育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