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2012-02-08 15:46:11)
标签:

杂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它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具有口语化、大众化、互动性、综合性、临场性等特点,是人们使用最频繁、最广泛的交际手段,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日前,“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对于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的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口语交际的能力的培养日显重要。它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言谈、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巧设情境、和谐氛围,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要获得优异的成绩,一个主要的步骤是处理动机问题,即唤起学习兴趣。”在口语交际中,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巧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无所束缚氛围中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形成和谐、民主的交际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八、九岁的儿童,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实物等展示,这样很快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带到一种具体的情境中去,让学生积极生动地加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在二年下册的语文园地五中“以奇妙的动物世界”为话题完成“口语交际”,在课前我首先利用看“动物录像”来创设一种情境,让他们来感知动物世界的奇妙,如鹦鹉能学人说话、大象能帮人搬运东西,萤火虫的尾巴能发出亮光……接着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身边有哪些动物,想一想它们的样子、生活习性及其与自己之间的趣事。由于课前有录像的“热身”,对于自己喜欢的熟悉的动物,学生们不乏有之,于是情绪高涨,一个个都小手高举,迫不及待想将自己的身边熟悉的动物及其趣事跟大家分享。

又如在以“身边的科学”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时,我首先创设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一语言情境:“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科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如夏天我们为什么常常穿浅色衣服吗?”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是因为好看,有的说夏天衣服店里只有浅色衣服卖……后面当我告诉他们是因为浅色吸收太阳的热比深色的衣服少,穿在身上就不会感到太热,孩子们都唏嘘一片,无不发出“噢,原来这样呀!”的感慨,就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来探讨科学,孩子们饶有兴趣,津津乐道,当我再出示有关身边的科学图片时,班上也便“沸腾”了起来,孩子们的高举的小手一片。由此看来,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激发他们的交际热情,启动其口语交际思维,激活已有的口语交际经验,提高参与的热情,进而锻炼口头表达的能力,也无不是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三,再现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轻松地在具体情境中交际。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个口语交际的话题“该怎么办?”:一个孩子不小心把父亲心爱的花瓶打碎了,把实情如实地告诉了父亲之后,却被父亲打了一顿。这是一个有关家庭生活的话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如何有效进行口语交际呢?在上这节课时,我首先巧妙地创设了一个初始情境。先是放了两段声音,一段是“啪”的花瓶落地摔碎的声音,另一段是孩子“呜呜”的哭声,然后让孩子想象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由玻璃碎片声再到孩子哭声,马上想到家庭发生的事情,接着我再让学生讨论儿子与父亲谁对谁非,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这样的初始再现情境的设置,作为一种有效的导入手段,使学生轻松地跨越了课堂氛围与交际情境之间的隔阂,不知不觉地朝向教学目标迈进。

例如二年级下册“大家帮帮他”为话题的口语交际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谈话导入,引出值日生小华遇到的难题;第二,模仿表演,再现情境;第三,小组讨论并提建议;第四,按“要记下名字”和“不记下名字”两种意见,推荐代表进行辩论。这样以辩论的形式,学生的角色意识得到发展,参与兴趣很浓,交际更为活跃。

二、积极参与、融入课堂、师生互动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适时评价,关注交流的状态,口语交际是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在交际过程当中,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

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善于肯定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使其感受到被赏识,体会到交际的乐趣,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对于一些词不达意、不规范的口头用语,作为教师就应该适时予以指导、修正,并做好典范。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评价。在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互议,如语言是否规范,普通话是否标准,表达是否有逻辑和条理性等等让其在评说、议论中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延伸课外、加强实践、发展语言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外学习资源,它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并在其“教学建议”部分强调:“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更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如在教学《找春天》前,我布置了学生在周末的时间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发现春天的变化,然后回到课堂,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这样以来,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一股脑倒出来,做到了有话可说;又如在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课时,当我问道:“你在哪儿还找到了雷锋,他在干什么时”,孩子们纷纷说到谁谁谁帮助他扫地、谁谁谁又借卷笔刀给他等等,虽然这全是生活的小事,但又何尝不是爱的表现了,适时拓展,希望孩子们能将这份爱延伸到校内、校外,甚至到整个社会。于是趁热打铁,本周末的实践作业便布置如下:让我们伸出热情之手,真诚地去帮助别人,同时记下你的帮助过程和感想。经过实践,孩子们的那次周记不再是聊聊一两句话交差了,而变得有话可写了。

再如学校推普周活动中,我布置了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开展“啄木鸟”找错字活动。学生利用双休日,找到不少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店名、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并与相关人员交谈劝其改正,在其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不说没有得到训练。

总之,“口语交际”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中,并且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因此,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应渗透到学生的课内外,通过各种渠道,创设出更多、更好、更生动的口语交际情境,营造宽松自然的交际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实践中,不断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为全面增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听课有感一二
后一篇:随想一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