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开井沟镇东疃村东岭三冢之谜

(2018-11-13 09:32:32)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家族史
   井沟镇东疃村东岭有三座冢子,70后的年轻人可能渐渐淡忘。因为这三座冢子已经在文化大**中扒掉,现在连土渣也没有了。东疃东岭的一大景观,就此销声匿迹,实在可惜。
  三座冢子,一座在岭西(地名“蓁园”);一座在岭后(地名“凤干埠”);一座在岭北(地名“东北斜子”),三座冢子成三角形。
三座冢子有许多共同点:
1、墓道呈斜坡型,冢内无棺木,墓室一律用白石条(据说是巴山石,村内小石桥还可能找得到)砌成。
2、墓内无随葬兵器,也无重要文物,只有少量汉古铜钱和数量较多的铜蝙蝠。由于人们对文物知识的淡薄,这些东西早已散失。铜蝙蝠是代表“福”的意思,是人们对于墓主人及其家人的祝福。
3、冢子上面不长树。特别是岭西的冢子,竞一年四季草都不长;岭后的冢子长少量的草,没有灌木;只有岭北的冢子长点酸枣棵和刺槐,成材的树木一棵都没有。
那么,这三座冢子是谁的坟墓,又为什么葬在这里呢?
   据老人们说,这是东汉刘秀的三员大将姚(铫)期、岑彭和马武的墓葬。岭西是姚期墓;岭后是岑彭墓;岭北是马武墓。老人们还说(只是传说),这是皇帝特许:姚期不离蓁园;岑彭不离凤干埠;马武不离东北斜子,国内只要有这样的地名,就有他们的坟墓。同时也有马武不离岑彭的说法。
至于为什么葬在这里,有许多说法:
   一是疑冢说。过去盗墓者很多,大凡有钱、有地位的人家的墓葬,多被盗墓者光顾。为了预防盗墓者的犯罪活动,在埋葬逝者时,采取多设疑冢的办法,让盗墓者摸不着哪是真墓,哪是假墓,给盗墓者增加盗墓难度,从而达到保护墓主、保护逝者的目的。
   二是衣冠冢说。这种说法的最大依据,就是凡是在这里有墓葬的人,都是在这里作过战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贡献建立庐墓,在他们逝世之后,留下他们的衣冠作冢,以作为纪念,在祭祀的节日祭奠他们,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三是真冢说。至于哪些是真的那些是疑冢,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才能确定。
冢内无棺木,显然不是真冢;疑冢他们还不够级别;剩下的是衣冠冢。据后汉书记载:张步,字文公,琅邪不其(即墨)人也。汉兵之起,步亦聚众数千,转攻傍县,下数城,自为五威将军,遂据本郡。建武5年(公元29年)刘秀派遣大将军耿弇率军讨张步,并亲临战阵指挥战斗,战于临淄、昌乐一带。另南线战斗在琅琊郡,所以诸城解留镇(今九台镇)有三人的衣冠冢。
   古高密城即城阴城是南北战线的中间地带,且张步的幼弟张寿又是高密太守。所以,这里也是重要战场。为纪念三人的战功,在这里建他们的衣冠冢是正常的。 
   同时,这件事情还与邓禹有关。永平三年(公元六十年),汉明帝刘庄于南宫云台阁命人绘画二十八功臣像。世称“云台二十八将”。云台二十八将是刘秀中兴汉朝建立功勋的著名将领。其中邓禹居首。邓禹和姚期、岑彭、马武等同属二十八将,也是最早跟随刘秀的一批名将。他们出生入死,共同战斗,关系非同一般。
   邓禹当时被封为高密侯,食高密(县址今城阴城)、昌安(县址今安邱东)、夷安(县址今高密城)、淳于(县址原淳于国,今安邱西北,昌邑东南)四县。即潍河两岸东西各两县。
   公元34年,姚期(?—34)病故,光武帝亲临治丧,谥为忠侯,葬于孟州市缑村镇西姚村东。第二年,岑彭 (?—35)在四川被刺身亡,谥壮侯,葬在成都。作为老战友的邓禹,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在自己的封地里,也是姚期战斗过的地方,即在东疃东岭修建了姚期和岑彭的衣冠冢,以四时祭祀。
   姚期冢修建在先,按照汉代的惯例,怕坟墓荒芜,修墓的土要炒后才能用,所以,姚期墓不长草。岑彭墓修建在后,两墓同修,精力不及,可能炒土就不认真了。至于马武(前15—61年)他和邓禹(公元2—58年)都死于刘秀(前6—57年)之后。因刘秀坟在洛阳孟津白合乡铁谢村,邓禹和马武只好葬在黄河北岸护卫刘秀。邓禹死后,其长子震为高密侯,袭为昌安侯,珍为夷安侯。邓震或尊其父遗愿,或据马武不离岑彭的规则,也给马武(前15—61年)修建了冢墓。
至此,由三冢可使我们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姚期、岑彭、马武的冢葬在全国甚多,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多处可见。这实际上是朝廷对将军们赫赫战功的表彰,也是人们一种哀思的寄托。既然修了冢墓,自然就要管理和祭祀,负责管理和祭祀的应该是当地的居民。
2、公元59年,邓震治高密国,于高密古城南十里,蓄水以为塘,方二十馀里,溉田一顷许,并建造一座水城,作为高密的南都。(即现在井沟镇之水城村,其塘当为五个大浒)。南都水城,在汉朝时,除了具有发展经济的任务外,还有管理三冢的任务。古代建城,一般建造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周围也会有许多村落。井沟是城阴城南都的近郊,所以,井沟镇及其所管辖的许多村落的历史应该有多远呢?
3、东疃是一块风水宝地。东疃坐落红绣河南岸,东有东岭,西紧邻镇驻地。按照风水理论,凡是人类好的阳宅地域,也是人们阴宅盛地,大概这也是三冢选择建在东疃的主要依据。所以,东疃的地理位置比较好,是块风水宝地。祝愿东疃人在这块宝地上,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过上更加美满幸福的新生活。

             素材来源于《井沟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舞钢岑彭墓
后一篇:岑彭墓葬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