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东岑氏

(2013-12-10 15:28:31)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家族史

    阳东岑氏


阳东县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之滨,东连广东省台山市、恩平市,西邻阳西县、江城区,北接阳春市,南临南海。海岸线130公里,岛岸线15公里。


      阳东原属阳江县的一部分。据《阳江县志》(2000年11月第一版)、《南粤阳东》等记载,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赵佗据为南越国,阳东属南越国地域;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高凉县,属合浦郡,县治在北部(今县内大八镇古城村),阳东县属高凉县境内。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吴孙权分高凉县设高凉郡,属广州,领安宁(今阳江市江城区及阳东县部分境地)、高凉(以今阳东县大八镇古城、塘坪镇及双捷镇上塘一带为中心的地域)、西平(今江城区平冈镇、阳西县程村镇、阳东县白沙镇并以白沙圩、旧州城为中心的地域)三县。高凉郡治安宁(今江城区),高凉县治在今阳东县大八镇古城村,后迁至西平县旧州城(今阳东县白沙镇)。


    梁武帝大通元年至二年(527~528),以高凉郡为中心设高州,改安宁县为高凉县,县治仍在今阳东县大八镇古城村。从汉代起,大八古城、白沙旧州城分别为高凉县、西平县县治。

    隋初,废郡为县;隋炀帝大业二年(606),设阳江县。今阳东县为阳江县境。

    唐武德四年(621)十一月,冯盎(冼夫人的孙子)归唐,废高州都督府,以原属高州府之阳江、西平、杜陵、齐安为域设恩州,州治阳江。今阳东县为恩州区域。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改恩州为南恩州。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废南恩州,阳江为县,今阳东县为阳江县区域。

    清同治六年(1867)四月,阳江县升格为直隶州。越三年阳江直隶州改为阳江直隶厅。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恢复直隶州建制。辛亥革命后,1912年废阳江直隶州为阳江县。自汉至清,阳东始终皆属原阳江县区域。

    1949年10月,阳江解放,原阳江县属粤中专区所辖,1952年改属粤西行政公署, 1956年又改属湛江专员公署。1983年9月归江门市管辖。

    1988年1月7日,阳江撤县设市(地级),将原阳江县所辖行政区域分别设立阳西县和阳东区、江城区。4月2日,阳江市阳东区人民政府挂牌成立,区政府驻市区万福路1号。

    1991年6月22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国务院批准,撤销阳江市阳东区,设立阳东县,管辖原阳东区的行政区域,县府所在地为新建设的东城镇;同年7月1日,原区委、区政府在东城镇举行阳东县成立挂牌仪式,县政府临时驻县城广湛公路旁(今东风四路150号)。1993年7月1日,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竣工剪彩,此后,县政府驻县城德政路1号新落成的县委县政府大院。

     永泰 清初,钟姓人家从新会迁此建村。


    永福清初,钟姓人家从新会迁此建村。

    永龙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合山镇牛栏寨岑姓人家迁此建村,表永远兴隆之意,取“永隆”为村名,后改为“永龙”。

    牛龙明末清初,洪姓人家建村,原名东兴村,后改牛龙村,实名牛角龙村。

    福高新 1968年12月,潘姓人家从高州深圳造贤迁此建村。

    龙清中叶,岑姓人家建村,又名新村仔。

    大坪 1946年8月,李、叶姓人家从信宜钱排迁此建村。因村前地面平大,故名。

    站背明代,村民从河南南阳迁来大迳再迁牛栏,后牛栏岑姓人家又迁此建村,因当时村背转卖猪、牛、羊成站头而得名。

    叶屋清末,叶姓人家从开平迁此建村。以姓氏名村。

    高村 1971年1月,葛姓人家从高州水库(平山大仁庙)移居迁此建村。

    上水 1959年,因建上水水库,大八上水村黄姓人家移居至此建村。仍取原村名。

    小莲清末,牛栏岑姓人家迁此建村。因与大莲塘村相对,故名。

    铜陵又名和安村。原为李姓人家居住,散村后由洪、潘、郑三姓人家迁此。相传村边有一座坟墓会发出锣鼓声而得名。实名铜鼓楞村。

    鸡公咀清初,李姓人家从里田寮迁来建村。因此地有一鸡公山,村建在山的首位,故名。

    黄新 1979年8月,罗姓人家从新洲黄竹村迁此建村。

    象村又名平律仔。清末,钟姓人家从那梢山坎分支迁此建村。因村边有一象山,故名。后有关、肖、杨、梁姓人家迁入。

    龙溪清初,岑姓人家从牛栏迁此建村。地势形如龙似溪,故名。

    莲塘村西临那龙河,与合山圩隔河相望。明洪武元年(1368),在此建驿站。嘉靖三十三年(1554)筑驿城,设驿丞署。城南有莲塘,盛产莲藕,故称“莲塘驿”。

    城方圆80亩左右,设东西两城门,西门筑有埠头,供船只停泊,现尚存遗址。清中叶,岑姓人家在此建村,习称莲塘村。

    文笔清初,岑姓人家从牛栏迁此建村。村后山建有文笔宝塔,故名。

    热水清初,钟姓人家建村。初名龙庆村,因村前有一热水泉,旧称温泉为“热水镬”,故改现名。

    烟墩南宋末,钟姓建村。村场处马山东部,相传明代曾在山顶建烽火台,马山改称烟墩山,村从山名。

    大 1959年因建东湖水库,那崖、半田等属那山管理区的村民迁安于此。

    老王仔清初,盘姓人家到此建村。

    禾叉坑清初,陈姓人家到此建村,取农田土名名村。

    河包嘴明洪武四年(1371)钟姓人家从那梢矮楼迁此建村。一说村建在一形如荷包的小山嘴间,故称“荷包嘴”;另一说因马郎河从东向南包抄流经本村。故名。

    方田清初,钟姓人家到此建村。

    方坪又名塘坪村,清初,许姓人家到此建村。

    新村 1965年,李姓人家因修建水利工程迁此建村。

    新丰 1965年,陈姓人家迁安建新村。

    上、中、下罗村清末,信宜陈姓与邱姓人家到此建村,因村地象箩,“箩”与 “罗”同音,故名。全村分上罗村、中罗村、下罗村。

    李村 1928年,李姓人家迁此建村。村民李姓,故名。

    里鱼山清乾隆年间(1736~1795),洪姓人家建村。因为村背有座山外形像一条鲤鱼,取名为“鲤鱼山”。鲤与里同音,后把“鲤”写为“里”。

    那寨明末,恩平歇马梁氏祖宗分支到此建村。

    莫村清初,江西林姓人家到此建村。

    圳合 1972年,高州深圳、信宜等地多户人家到此建村。

    新建 1964年,高州潘氏人家到此建村。

    高垌清初,何姓建村。村场地势高,西临田垌,故名。

    上新南宋末,岑姓人家建村。初时,一些牛贩多在此过宿或放牧,故称“牛栏寨”,建村后改为上新村,后又分为上新一、上新二、上新三。

    牛栏寨北宋中叶,岑姓人家从大迳迁此建村。因其祖宗以贩牛为生及外地牛贩常在此过宿,村边搭牛栏用于栏牛而得名。

    南山清初,谢姓人家到此建村。

    龙岗元末,邓姓人家到此建村。

    龙庆元末,邓姓人家到此建村,取其吉庆之意名村。

    龙塘北宋中叶,岑姓人家从大迳迁此建村,因村前池塘深,并似龙状,故名。属牛栏村委会。

    思心清初,谢姓人家到此建村。因村四周都是田地,村处于中心,故名。

    洪屋新村 1965年,洪姓人家由洪屋旧村迁此建村,仍以姓氏名村。

    洪屋旧村明初,洪姓人家到此建村,以姓氏名村。

    新店明末,洪姓人家到此建村,后因有人在村中新建店,得名。

    村仔合山圩建圩时,一些居民在圩的旁边建村,称为村仔,现与圩镇连成一体。

    圩头合山圩建圩时,一些居民在圩的东北部(圩头)建村,故名。现圩头村大部分房屋已改建。

    东边清初,岑姓人家建村。村建于大迳间,山高林密,常有野兽侵扰,后乃移居迳外东边,故名。

    东新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岑姓人家从东边村分支迁此建新村,故名。

    刘屋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三月,刘姓人家建村。

    筋竹园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十月,岑姓人家建村。因村前有竹,故名。

    景福又名菠萝园村。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十月,岑姓人家建村。因村前有菠萝树得名,后改为景福村。

    南康清同治元年(1862),岑姓人家建村。

    田岸清乾隆十八年(1753),岑姓人家从东边村分支迁此建村。因村场位置在田岸边而得名。

    永新清中叶,洪姓人家建村。原村址建在一口大塘的一端,取名塘角。村民多次移民,1969年定居于此,后与邻村合并为永新村。

    塘角又名石狗村。清初(1645),洪姓人家建村。因村前立有石狗,故名,后改塘角村。

    高合 1968年1月,葛、梁姓人家从高州迁此建村。因联合迁入,故名。

    六合 1992年1月,李姓人家从广西鹿寨迁此建村。取“鹿(六)寨联合”之意缩写为村名。

    田岸仔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岑姓人家建村。

    刘新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三月,刘姓人家建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