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江华博士
柳江华博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31
  • 关注人气:1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气血不通百病生”的理解:(一)气血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2015-03-15 11:21:12)
标签:

健康

分类: 杂谈

“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从气血的角度入手来对中医的诊断和治疗特色进行探讨解释,不仅符合中医理论,也相对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了解了气和经络,我们再来探讨气血。要做一个好的中医,必须要理解“气血不通百病生”。只有理解了“气血不通百病生”的含义,才会真正理解中医的整体观,掌握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色。

 

1. 气血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此句说明气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气中有血,血中有气”。从属性讲:气无形,属阳;血有形,属阴。气血“乃阴阳互根”,气血失调,就会导致阴阳失调。 气血都主要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共同维系并促进生命活动。只有气血充盈平衡,所有组织脏器才会正常工作,身体才会健康。如果气血虚弱或循环受阻,身体就会出现不适。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主要是讲气对血液运行有调节作用,同时它对血液也有依赖性。气虽然在中医学中至关重要,但它不能在没有血的情况下独立存在。

“气为血之帅”指的是气能生血、气能行血及气能统血三个方面。气能生血使我立即联想到我们吃的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被血液吸收后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想到了人体的造血功能。气能行血使我立即联想到具有调节血管收缩舒张作用的血管壁内丰富的神经丛和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气能统血使我联想到溶血和凝血系统。

“血为气之母”非常容易理解。前面已经提到气包括了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对身体的调节作用。这些调节作用都离不开血液。血液不仅为神经、腺体、免疫细胞和其它所有人体的器官和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即水谷精微),还是分泌的荷尔蒙以及免疫因子等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的的载体,同时还能将身体所有细胞排泄和代谢产物输送到肾脏经尿排除。没有血液里的红细胞提供的氧气和血液中其它成分的供养,身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无法存活。

之前提到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以及它们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关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与循环系统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气血关系的体现。

了解了上面介绍的气与血的关系,就不难接受中医血虚必有气虚”和 “气滞血瘀”的说法。治疗时,有经验的中医师对于气血失调的患者虽然有偏重,但通常都是“气血双补”或 “行气活血”。

如果气滞得不到及时疏通,则很容易产生血瘀。反过来,血瘀,一定会影响气的运行。可是这种因情志诱发的疾病很多时候虽然患者症状严重,但西医的血液和仪器检查大多数情况下却查不出来,因此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在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例。运用针灸中药,加心里开导,这样的症状却很容易得到控制。以前的博文曾经提到过几个典型病例的治疗。从现代病理探讨气滞瘀血与疾病和衰老的关系,不仅能对中医治疗加以解释,更能给现代医学提供具有珍贵参考价值的研究方向,从新的角度看待那些病因尚不清楚的疾病病理。

《实验针灸学》一书里提到,针灸的治疗效果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和内分泌系统或免疫系统的功能的调节来实现的。查阅文献发现, 湖南中医药大学前几年在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他们用现代科学方法证实足太阳经的足三里等穴位能够调节胃粘膜的血液流动,胃的蠕动和脑肠肽的分泌。而脑肠肽是具有神经递质和激素双重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在调节内脏感觉、分泌和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脑肠肽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物理学博士王唯工在他的《气血的旋律》一书中,以血液是生命之泉源为出发点,延续之前写的《气的乐章》里气及共振是气的源头的观念,藉由自来水厂以及静压输水原理解释了血管及心肺的运作模式,指出气就是血管及血液中传送的声波,借以揭开气血共振的奥秘。这样的比喻可以较容易地帮助读者了解气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对现代医学的医生们来讲,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和循环系统的密切关系可能更有说服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