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严禁转载。资本杀手
2009年11月28日于隆安公寓。
2009年11月14日,我就11日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和PPI数据致函统计局请教,26日收到了统计局的答复,部分地解答了我的疑惑。我的邮件、统计局的答复和我对此的评论依次如下:
尊敬的国家统计局有关工作人员:
冒昧打扰。有几个问题想向您们请教。这也是很多经济工作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第一,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份宏观经济指标中有这么一句话:“初步计算,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8%(9月份为环比增长1.1%)。”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疑问是:这个环比数据是经季节调整的,还是未经季节调整的?具体来说:
(1)如果是未经季调的,那么这个数据就很奇怪,因为10月份发电量同比下降2.57%,并且10月上旬有假期影响,再加上季节影响,按理10月份工业增加值环比应该是负的才对。(注,11月13日公布10月份工业用电量环比2.22%,看起来似乎可以解释10月份工业增加值的0.8%上涨,但是9月份工业用电量环比是-7.9%左右,工业增加值环比却是1.1%,因此用工业用电量也解释不通)。
(2)如果是经过季节调整的,那么请问是对实际工业增加值绝对量进行季调,还是构造一个定基指数进行季调?或者是对别的什么数据进行季调然后计算出环比?采用的是什么软件?哪一种季调方法?其中是否曾经剔除春节影响和国庆假期的影响?剔除的时候,如果设定了虚拟变量,是根据什么规则设定的?
第二,统计局公布10月份的PPI同比是-5.8%,环比是0.1%。由于统计局从2008年11月开始公布PPI环比数据,到2009年10月正好12个月,因此可以构造一个定基指数。方法如下:
(1)以2008年月为基期(=100),然后用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的环比计算出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的定基指数。这样就有了一年的定基指数如下:
|
PPI同比%
|
PPI环比%
|
PPI定基指数(2008.10=100)
|
2008-10
|
6.59
|
|
100
|
2008-11
|
1.99
|
-3.4
|
96.6
|
2008-12
|
-1.14
|
-2.3
|
94.3782
|
2009-01
|
-3.3
|
-1.4
|
93.056905
|
2009-02
|
-4.47
|
-0.7
|
92.405507
|
2009-03
|
-6
|
-0.3
|
92.12829
|
2009-04
|
-6.6
|
0.2
|
92.312547
|
2009-05
|
-7.2
|
0.1
|
92.404859
|
2009-06
|
-7.8
|
0.3
|
92.682074
|
2009-07
|
-8.2
|
1
|
93.608895
|
2009-08
|
-7.86
|
0.8
|
94.357766
|
2009-09
|
-6.99
|
0.6
|
94.923913
|
(2)然后用2009年10月的环比0.1%计算出10月份的指数是95.018836,但是用这个数据结合2008年10月份的指数反算出2009年10月的环比,得到的是-4.98%,和统计局发布的-5.8%相去甚远。
还有一种办法,即用2009年10月的同比-5.8%计算出10月份的指数是94.2,再反算出环比,会发现环比是-0.76%,和统计局发布的0.1%相去甚远。总之,统计局发布的PPI同比和环比是不匹配的,存在明显的内在矛盾(CPI也有同样的问题,不过不严重,可以认为是四舍五入导致的)。
上述问题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我想请教一下是怎么回事。非常感谢。
此致
敬礼
2009年11月14日于静安
统计局的答复如下:
****:
你好!衷心感谢你对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支持!希望你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本网站的发展,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现就你的来函答复如下:
1. 我局发布的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8%(9月份为环比增长1.1%)。是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目前是构造一个定基指数进行季调,采用的软件为季节调整普遍采用的ARAMA(原文如此,误,当为ARIMA,本人注),由于开展这项工作时间短,目前仍在研究探索中,并已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测算和论证.我相信不久,我局会将详细方法向公众做一介绍.
2.现行的PPI建立在同比指数基础上。2008年11月开始公布的PPI环比指数主要是为了解短期价格趋势。国内的PPI同比指数和环比指数从计算方法上看没有完全对应的关系,但偏差不大。通过你的计算方法也可以看出,两者偏差不是太大,但是时间越长,误差会增大。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积极推定PPI定基改革,在此基础上推算年距和月距环比指数,就不会存在上述问题。如果你有进一步的问题,欢迎随时同我们联系。
根据上述答复,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统计局现在开始对工业增加值进行季调,计算季调之后的环比。他们的步骤和我在每周一发出的《光大策略数据周报》中采取的完全一样:先编制一个定基指数,再做季调,再计算出环比。
(2)统计局采用的季调方法是ARIMA模型。但是这个其实没说清楚,因为现在国际通用的季调方法——美国的X-12-ARIMA模型,和欧盟的TRAMO/S
EATS等,都是基于ARIMA模型。考虑到央行购买了美国的X-12-ARIMA软件并进行了中国化,得到PBC版的X-12-ARIMA软件,因此统计局可能采用的是这个软件。但是,由于工业增加值数据没有1月份的月度数据,而X-12-ARIMA模型不能对有缺失值的数据进行季调,因此又不像是采用X-12-ARIMA软件做的。总之是目前不知道,只能等未来统计局公布。
(3)总体上说,统计局开始考虑编制环比数据,是一大进步,值得期待。但是,如果统计局以后还是只公布经过季调的环比,不公布未经季调的环比,那么我们还是无法得到统计局的NSA的定基指数,从而无法自己进行季调分析。
(4)我之前编制的工业增加值指数得到的季调环比和统计局的有所不同,未来当然应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