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十周年校友文化论坛之十二-----何立庠

(2012-05-20 16:42:52)
标签:

杂谈

             追爱母校好传统

                         何立庠

   “治国之道,端赖人才,人才之源,源于教育。”大凡各级各类人才辈出的名校中,都具有好学风、好校风,而凝练为好传统,独具其办学特色。名牌学校之所以扬名,盖因如此。

宁乡六中已届七十华诞,是老牌学校了,是否列为名牌,自有社会公论,此文无意去“挤兑”。建校七十年了,悠悠岁月,学子数万,办学经历久远,办学传统深厚,无可非议。

共和国成立的前夕,我在湖南私立友仁中学(今宁乡六中前身)第十三班读了一年一期,因学校暂停办而辍学,时值一十三岁少年。短促的半年中学生活,至今时隔花甲又三,而当年在望北峰麓、楚江之畔、红鳌坡头的校园生活,恍如昨日,挥之不去。

记得开学典礼上,年过半百的老校长谢天赋给学生的第一堂课,即讲述友仁中学的来历,学校名称“友仁”的释义,以及校训、校风、学风的宣读,校歌的教唱。

这位饱读国学、出征北伐的一校之长,中等身材,浓眉大眼,举止斯文,步履稳健,爱生如子。他说,友仁中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由宁乡几位谢氏长老募捐兴办,旨在培养人才,抗日救亡,兴业治国。何谓“友仁”,即取《论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意。“仁者,人也”,《论语》又云:“讯众爱,而亲仁”(注:讯,博也)。谢校长还用孔夫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说明谢氏私立“友仁”招收学生,不分族姓,不分性别,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计贫富。可说是校长对“友仁”办学传统的拔头诠释吧。

有件事情至今历历在目:一九四九年五月的一个晚上,校园里突然无声无息地住进了几百名军人,个个荷枪实弹,身背被包。抗日战争中逃难,躲避日本兵,以及国民党兵的奸淫掳掠,老师同学们都有痛苦的体验。兵来了,全校顿时惶惶然,同学们眼睁睁地望着老师带领大家逃呀跑呀。此时却看到谢校长带领几位校领导在巡视,逢人便说:“大家不要紧张,不要害怕,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开赴前线,在我们学校住一晚。他们是老百姓的子弟兵,很亲热,很守纪律……”次日,我们晨跑时,得知解放军队伍又不声不响地开走了。当晚,他们席地而卧,卷起被包后,房子、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学校财产秋毫无犯。怕影响学生当晚的自习和睡眠,部队还下了一道禁令:“不准讲话,不准唱歌。”学校的集合钟声响了,老校长召集师生开会。他以解放军的范例,动情地讲授校训中“立己立人”的含意……说得生动感人,令人刻骨铭心。“立己立人者,于国于家于社会为真正之人也”。老校长之言又是对“友仁”传统的另一层解读吧。

友仁中学以勤工俭学兴校、建校、扩校。建校舍、修操场、开垦菜地、增辟果园、搭建猪场、绿化环境,都有师生的劳动和汗水。特别是均具有高学历而又诲人不倦的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到这些户外课堂,联系实际,传授知识。当年春天的一个晚饭后,我和几位同学到学校后山坡的桔园散步,成片的桔树已是绿叶白花,纷然披垂,馨香扑鼻。游兴正浓时,在我们班里教国文课的周仙亮老师、教历史课的谢植材老师也散步到了桔园。两位老师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桔树种植的问题时,就讲起了屈原《九章》中《桔颂》这篇四言诗。老师说:《桔颂》,就是颂桔,就是颂人。诗人以咏物表明理想,从桔树的形象,枝条上的尖刺,色彩鲜明的果实,类比人的各种高尚品格。並勉励我们的学习桔的风骨,写文章学会勤于观察,善于联想。真个“一朝从师,终身收益”,桔园的课外课开启了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在以后的寒窗苦读中基本上读懂了《离骚》、《桔颂》等古典作品。这何尝不是“友仁”传统给力呢?

掐指一算,宁乡六中七十周年校史中,友仁中学有一十六年的时段,而且历经新旧两个时代,且冠之为“私立”。这段“私立”异彩纷呈,很光鲜。特别是办学传统,堪为校史上光辉的扉页首篇。古今中外,“私立”学校出名牌,出好传统,皆为历史必然。哈佛、斯坦福等世界名校足以见证。宁乡六中在延续友仁中学的半个多世纪的办学中,虽然历经长时间“左”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文革”十年災难,但我们的历届书记、校长承受风险,敢为人先,带领师生艰苦奋斗、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迎来了办学的春天,塑造了六中的新形象。

纵观从友仁到六中诗一般的校史,其中最宝贵的是具有友仁——六中特色的办学传统:以人会友、以友辅仁、立己立人、有教无类、勤工俭学、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母校的优良传统其核心价值就是育人为本——仁爱育人、立已立人。

办学传统,可谓学之精粹,校之灵魂,育栋梁才俊之乳汁,创名牌学府之源泉。传承传统,弘扬传统,乃校庆最佳献礼也。是为区区愚见。

近耄耋之年的学子——我爱着母校的好传统这炬烛光,永远地!

                                 

                                     壬辰仲春于长沙九九人家

 

何立庠简介:作家、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广播电视报原社长。

 

 

 

 

 

 

 

 

 

 

 

 

 

 

 

(附诗一首)

                 母校母亲同是母

         ——恭祝宁乡六中(原友仁中学)70周年校庆

     母亲,

     生我养我的圣贤;

     母校,

     修德育才的殿堂。

     母亲母校同是母,

     吮吸着这双份鲜乳,

     才有人类的诞生和栋梁;

     滋润着这双份至爱,

     才有人类的文明与辉煌。

 

     望北峰双乳育林,任鸟飞翔,

     楚江水清澈如镜,凭鱼逐浪,

     红鳌坡头矗立着母校友仁。

     共和国诞生前夕,

     我如同投身母亲怀抱,

     蹦出了友仁校歌之声:

     “立已立人,

     教忠教孝······

     人文蔚起如飞豹。”

     音符跳荡,

     旋律飞扬。

    

     桔园里《桔颂》和鸣铿锵,

     香樟树摇揖甜蜜芬芳,

     老校长为人师表,尔雅温文,

     神圣讲台谆谆教诲,大爱无疆,

     同窗共读琅琅书声,文脉悠长,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任凭学子登攀,激荡。

     母亲追梦——望子成龙,

                 事业鹏程;

     母校育才——愿学子豹飞虎跃龙腾,

                 让学子青春熠熠发光。

    

     遥想红鳌暖暖的太阳,

     追爱友仁圆圆的月亮,

     我又成了少年读书郎。

     那是人生储蓄力量的年华,

     那是朵朵春花竞妍的画廊。

     印象母校,友仁印象,

     恰似母亲给儿的胎记。

     怎能忘呀怎能忘,

     母校乳汁流淌我心房,

     比望北峰更青,

     比楚江水更纯,更长!

                                  壬辰小满草就

 

何立庠作品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原理事,著有:报告文学《彭大将军回故乡》,杂文集《立言走笔》、《立言论语》,以及散文、新闻、诗歌、歌词等一百多万字,有三十多件作品获省和国家文学、新闻奖。现正编著《何立庠文集》(五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