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舒婷《致橡树》有感
(2013-03-24 13:59:17)读完《致橡树》,感受颇丰。
之所以喜欢《致橡树》这首诗,不仅仅因为诗中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而热烈的款款深情和细腻高雅的诗风,更在于这首诗蕴含着的丰富的哲理性的内涵。
这首诗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诗的前半部分表明了诗人对传统的爱情观念的否定,从“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和“不学痴情的鸟儿”等等可以看出,诗人连用多个比喻和象征,行为清丽而不失坚强品性;“不止像泉源”,“也不止像险峰”,“不,这些都不够”,娓娓道出旧社会人们对于爱情的狭隘观念。
后半部分诗人直接进行抒情,将自己化身为一株与橡树互相倾诉互相致意的木棉。两棵树共同承担天灾人祸也共同分享美好辰景。两棵树各有特点但互相映衬。这一片段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对人与人之间信任理解的不懈追求,言辞激昂有力,最后一句“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同时也蕴意深刻。
总而言之,仅仅把这首诗看成是爱情诗,这种观点是十分肤浅的。因为当时处于文革过后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信任缺失、道德沦丧,因此我更愿意把这首诗理解为一首向往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理解、包涵和接纳的高尚品格的一首诗。不仅如此,这首诗更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因为如果将诗中的橡树理解为我们的新中国,那么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情感都可以十分自然而然的理解为一种深刻的爱国情感。或许,这样一种丰富的爱国情怀渗透到全诗中,会让这首诗带给我们一种更为激昂的感受吧。
我想,无论怎样理解《致橡树》都好,一首诗,只要能够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和体验,就是一首赏心悦目的好诗。《致橡树》的美,或许,就在于这首诗是一种人生的丰富经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