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鉴于,不少人认为我反对阴谋论只是基于自身性别和“情绪”,那我就先解释一下:
各位,这不是性别立场问题,也不是情绪问题,这首先是逻辑问题,其它问题我后面再说。
首先,判断炒作的标准是什么?
1.“营销号参与”是否能成为判断炒作的标准?
我认为不能。营销号不止一次转发过我的帖子,但跟我并没有任何交易。事实上营销号除了拿钱发帖以外,也会有一些转发是为了紧追热点、聚拢人气、增加粉丝量;还有一些营销号本身具有人格属性和符号性,也会发表具有相应主张和倾向的微博,而这些并不是炒作。
简单点说:营销号的确会转发炒作,但并不是只要营销号转发过的帖子都是炒作。
2.“存在利益方”是否能成为判断炒作的标准?
也不能。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事情都能找到受益方,但并不一定是在开始就策划好的、并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比如,每次女性遭袭新闻之后,都会带动一批女性防身用品在淘宝热销,我们可以说淘宝是此类新闻的受益者,但能不能说是淘宝店主在炒作女性遭袭新闻?
受益是一个结果,而炒作是一个动机,用结果来倒推动机,这是不成立的。
用结果倒推动机,最常见于诛心论:有的人乐于助人,然后受到表彰,别人就说他沽名钓誉——因为他助人后有了表彰,所以他一开始就是为了表彰才助人;因为他做了很多好事被媒体关注到了,所以他一开始做好事就是处于自我炒作…诛心论很难反驳,毕竟你又不能把心挖出来给他看。
以上是两个最主要的论据,其实并经不起仔细推敲。至于“为什么用小号发微博”“为什么行文格外有条理”之类的质疑,就更没有说服力了,换我我也用小号,因为自我保护啊,主号上会透露诸如照片、单位、住所之类信息,万一被报复怎么办?行文格外有条理又怎么了,非得哭哭啼啼絮絮叨叨颠三倒四才符合你们的“受害人设定”?
以上只是热身,下面才是重点:
如果仅从传播角度,那炒作只是个中性词;但在现实语境中,大家其实默认了它的贬义,大家都说讨厌炒作——但请搞清楚,讨厌炒作到底是在讨厌什么?
如果是因为有营销号转发,那营销号也转发段子和美图,你讨厌么?如果是因为有利益方,那所有的广告你都讨厌么?
其实大部分人讨厌炒作,主要在于它有时候为了吸引眼球,不惜发布虚假、错误、误导性信息。
比如疫苗案,也很明显有推手,一夜之间这个话题就迅速引爆各种媒体、自媒体、公众号、营销号,当时也有人说是炒作。但是我并不全都讨厌,我只讨厌那些恶意造谣的、传播伪科学的、误导家长的。但我不讨厌那些据实报道的传播——不管你有没有用营销号,也不管你有没有利益方,我不仅不讨厌你我还要感谢你,否则我还不知道有这么恶劣的一件事!多亏你搞大了、全民关注了、总理批示了,这件去年就破案、一年时间中反应迟缓的案件,才突然就抓了130多嫌疑人、立案69起、各种部门领导纷纷出来表态……真是。
说白了,如果我们指责一场炒作,我们是在指责它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还是在指责其中有虚假、错误、误导性信息?
女孩遭袭这件事,如果你能证明这件事本身是虚假的,或者这件事中的哪个部分是虚假的,那我同意你的指责。但它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有什么好指责的?而在我反对的那些阴谋论里,给出的论据就是诸如:营销号在转发、大V在站台、传播速度快得不正常、如家回归A股、资本炒作——这些所谓的论据有哪一样是关于事情本身真伪的?
营销号转发?这只是传播途径,它发在什么媒体\自媒体上决定事情真伪么?
大V站台?你具体点,哪个大V站台?还是说在你眼里,凡是谈论这件事的大V都叫站台?
传播速度快?这只是传播效果,你判断它“正常”与否的依据何在?某明星离婚微博转发几十万,某明星在微博上问声好评论就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你怎么就觉得正常了?大家看到堂堂北京的连锁酒店里居然有女孩被袭击拖曳的视频,震惊
害怕 问责之下转发个几十万,你怎么就觉得不正常了?这又跟事情真伪有什么关系了?
至于资本炒作,请问有什么证据?如果只是按照上述“结果倒推动机”的思路,那我也可以说,所有质疑女孩儿的,都是如家收买的;所有支持女孩儿的,都是如家竞争对手收买的;大家全都是资本炒作的一部分,可以么?
……
公众对炒作有本能的反感,而有阴谋论利用了这种反感。他们用一些其实站不住脚的推敲来指控对方在炒作,然后对方就被自动默认成是错的、假的,然后讨论就被稀释了、焦点就被模糊了、问题就不值得被关注和讨论了、也不需要有人负责了?
在很多热点社会新闻中,都有这样的论调——“这是炒作,大家散了吧”。希望大家在听到这种话时,能进一步思考一下:这到底是不是炒作?这件事本身是真是假?它引发的共鸣和关注是真是假?它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真是假?
——然后再决定自己要不要“散了吧”,或者要不要叫别人“散了吧”。
针对这件事,我再重申一下我的观点:
1.仅仅因为营销号参与、有利益方存在之类的理由,就指责对方炒作,这些论据说服力太弱。
2.只要这件事是真实的,只要它所引发的广泛共鸣与关注是真实的,那么无论它使用什么传播途径、取得什么传播效果,都不影响大家对这件事的判断和讨论,也不影响这件事本身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更不影响向应该负责的人和部门追责。
3.这件事的焦点,归根结底是安全保障问题。酒店对住客安全是应该提供一定保障的,很明显某酒店并没有做到,这是它自己承认的。至于派出所方在接到报警后,到底有没有拖延出警和推诿管辖?这我倒也愿意等警方彻查后给个确切结论。——这两点是我关注这件事的主要原因。尽管这件事受害者是女性,大部分关注者也是女性,但我始终认为,这本质上是安全问题,而不是女性问题。在一个安全管理疏漏的酒店里,所有体力弱势的群体都会遭受人身威胁,无论是女性、小孩、老人、还是一些不具备体力优势的男性。
4.无论我作为女性本身,还是城市居民本身,我都是自发关注这件事,完全没有跟风炒作。我发自内心认为这就是我自己的事,如果酒店的管理到位,那我以后住店时也不必担惊受怕;如果警方查案积极,那我对社会总体的治安水准会更加信任。
5.在阴谋论中所归结出的责任方:第一要指责资本炒作;第二要指责营销号和大V站台;第三要指责关注者们(当然大多是女性)听风就是雨、被炒作牵着鼻子走……我还是昨天的观点,这是模糊焦点,是在替那些应该被追责的人和部门间接解脱。
6.尽管我从来没有刻意强调过女性角度,但一些人反驳我的方式却是以攻击我的性别入手,认为我“不理性不客观缺乏逻辑”都是因为“性别弱点”。真好笑,就算你要比,你也拿出个像样的东西来,就你们那“因为有营销号转发又有利益方存在所以这就是资本炒作所以你们女的在杞人忧天所以大家散了吧”的思路——真的有逻辑性?这里面的低级逻辑错误自己看不见?假如逻辑性真的如你们所说具有性别优势,那真遗憾,各位可真是愧对你们的性别~
7.至于那些说不出任何道理,只能在评论中抱团使用猥琐言论来发泄的人——即使如此,我也不会归结于你的性别,只是对你的教养和智商深表同情。
最后,其实上面这些论证,都只是表面,本来我不想把话说得这么露骨,不过既然有些人就是听不懂,那我也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
无论我是男是女,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小孩,
如果我在酒店遭遇袭击,
如果事后酒店方对我的投诉置之不理、态度恶劣,
如果派出所在我报警后拖延出警时间、推诿管辖,
如果我作为受害者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投诉无门、维权无路,
——是的,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请问我应该怎么办?换成你,你打算怎么办?换成电脑面前那些理性客观、抽丝剥茧、冷眼旁观、当然也毫不“女权癌”的人,你们要怎么办?
我可以坦率地说,从这件事里,我得到的启示就是:我就注册小号发微博,我就把事情有条理地写下来要有视频更好别忘了加话题,我就请营销号帮我转发,他们要自发关注最好,不愿意的话我出钱也行。
事实证明,事情闹大以后,酒店就出来道歉了,警方也承诺彻查了。
往小了说我是给自己维权,往大了说我给大家友情提个醒——即使在首都北京的正规连锁酒店里,你对安全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我真这么做了,我也没什么可羞愧的,需要羞愧的是那些逼着别人使用“闹大”这种方法来争取权益的人和部门!
还扯什么其它有的没的?!
PS:若干年前,那时上网还很小众,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新闻调查节目就是《焦点访谈》。任何案子和事件,只要上了《焦点访谈》,就会迅速成为舆论焦点、被大众关注、被报纸跟进、被领导批示,从而突飞猛进地得到解决。当时有老百姓把它叫做“焦青天”,每天CCTV大门前都堵着一群“上北京找焦青天伸冤”的人。
早在那个时候,大家就已经对“闹大才有人管”这种无奈的维权技巧心照不宣。
请问,按照某些人的标准,这是不是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