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频繁被艾特一个问题,大概就说:我明明感觉有40度以上了为神马气象局说只有三十七八度?是不是ZF刻意隐瞒高温以便少发高温津贴和少放高温假?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要普及一个概念,气象观测是个庞大的系统,并不是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站、一个站只由一个人说了算。
2010年的时候,全国光地面气象台站就有2千多个,区域自动站有3万多个,还有其它很多诸如高空气象站、雷达站、酸雨观测站、大气成分站、沙尘暴观测站等等。
仅以北京一个市为例,光自动观测站就有200多个。其他城市或许不会有北京这么多,但也少不到哪里去。
既然这是一个阴谋论的问题,那我也就先用阴谋论的逻辑——我们可以想想:一个城市里,如此多的站点,每天定时把如此多的观测数据通过各部门层层上传,其间要经过多少人知道?如果谁要刻意瞒报的话,那还得把所有这些人全部私下买通以免露出风声,酱紫的成本有多高?这么多年来气象系统内部居然没有一个叛变革命的?!
再说了,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呵呵),谁要作出这种决策,万一被死对头抓着证据,偷偷晒到微博上来肿么办?!到时候舆论聚焦、前途俱毁,谁又愿意来承担这种风险?!
另外,抛开阴谋论,回到气象本身:你感觉有40度以上……大哥,你感觉要是准,还要温度计干嘛?!
当然我感觉也不准,谁感觉都不准,不然要仪器干嘛?!
话说回来,感觉嘛,可能也有些理由,比如:
1.人对高温的耐受程度与湿度有关。
当温度较低时,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要降低1度。也就是说,冬天时,湿气越大你就觉得越冷,正所谓“阴冷”。而温度较高时又相反,比如你在28度时,如果相对湿度能到90%,那你会感受到34度的痛苦,正所谓“闷热”。
所以,很有可能在某个三伏天,因为湿度比较大,你会觉得热到无法忍受,而实际上观测出的温度并没有你感受到的那么高,因为观测温度是独立于湿度的。
2.气象观测有严格的标准,温度计一般在百叶箱里面,要保证不受阳光直射、离地面有一定距离,这样测出来的才是“气温”。
而有些网友们自己拿个温度计,到室外对着大太阳直晒,甚至放在地上,酱紫测出来的温度当然要高很多了,地表温度本来就比气温高很多嘛,太阳直射下的温度和有阴凉遮蔽的温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3.气象观测站的选址,并不是随心所欲,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具体标准太多我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去了解下。我就举其中一个例子:如果周围有障碍物的话,那离障碍物的距离,应该在障碍物高度的10倍以上,这是为了尽量避免大型建筑物、火车、水库等,对于气象观测数据的干扰。
所以一般气象站不太会建在城市中心,而会在建筑物比较少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气温肯定跟你在城市大马路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归根结底一句话:咱对气温的feel,真的就只是feel,虽然咱的feel是有理由的,但也就只是feel而已。
最后我要说一点:我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五毛。
前一篇:关于人工降雨
后一篇:云南怎么可能不吃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