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研究报告-阶段总结
(2017-12-03 09:35:28)小学英语“以读促写”的实践研究
阶段研究工作报告
盐城市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夜突出。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各层次的联系更为广泛,因此作为国际交流通用语言的英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同时,英语在世界范围的通用性也决定其具有承载和传输信息的重要作用,而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本课题自实施以来,目前课题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工作,课题研究阶段,现将阶段的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
(一)本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阶段主要开展了以下的研究工作:
一、探索小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二、学生“读”、“写”训练的方法的研究。
(二)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式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行动中进行,这其中包括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等多个相关依赖的基本环节。
2.文献研究法: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以读促写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3.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效果。
4. 实验法
二、课题研究的进程
1.整理档案,进行数据分析。
2.论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3.总结实验操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形成成果报告。
5.通过开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以及编定优秀课例、案例集等形式推广研究成果,根据反馈信息,修订下一轮的课题研究。
三、
(一)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通过对小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进一步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为其进一步深造和继续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教材突出了以语言运用作为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学生则必须改进学习方法去适应教师的教法。在“教什么,怎样教”与“学什么,怎样学”的积极适应之中,促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英语学习方式,养成了良好的英语运用习惯。
(三)充分重视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的互促功能,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解决长期存在的学生“听不懂,说不出”、“听得懂,读不懂”或“说得出,写不出”等“费时多,收效低”的问题而探求出新的教学路子,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促进了语言的高效“输出”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广泛的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但仅仅依靠语言的输入是不可能掌握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还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出-----“说”和“写”来检验和促进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形成。长期以来,“写”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难题。“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为逐步解决这个难题,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知识输出。
四、课题研究的差距与改进建议
(一)要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克服急于冒进,研究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
(二)要充分发挥研究网络的管理作用
(三)要处理好将“设计研究”作为其它课题研究载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