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映潮谈朗读设计

(2014-10-02 16:38:37)
标签:

情感

分类: 余映潮老师课堂实录

 余映潮谈朗读设计

一、设计手法之一,分层推进

    这种设计将精短的课文作为一个教学整体,以不同的教学要求来形成教学细腻的步骤并覆盖全文的朗读训练。

下面《口技》“朗读课”的教学流程设计比上例更为精细一点。它不仅关照到朗读步骤的问题,还关照到对课文的分步处理的问题,还关照到师生共同活动的问题。每一次的朗读要求都有它的“表达目的”:

第一次读:读得流畅响亮——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以形成课堂气氛并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次读:读得字正腔圆——主要训练朗读第一段,教师示范,学生学读。这里的“字正腔圆”主要用于表现文中的气氛,为全文的朗读定下一个基调。

第三次读:读得层次分明——从理解段落层次的角度训练朗读第二、三段,同时训练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

第四次读:读得有情有境——朗读第三、四段,老师示范,同学们体味文中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其表达出来。

第五次读:读得有急有缓——这里重点朗读第四段,先急后缓,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

上述朗读教学要求具体,层次明朗,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上形式的变化与调控手法的运用,场面的活泼可以想见。

二、         设计手法之二,小步轻迈

运用这种设计思路,可以将朗读技能训练的某项内容进行切分,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腻的情感感受。

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第一次读:请大家用童声来读,语速要舒缓,语调要清新。

第二次读:请们带着表情朗读,语音要甜美。

第三次读:同学们,朗读的时候要有给孩子们讲故事的韵味呢。

第四次读:请用突出重音的方式,用上扬的语调,读好故事中的几次“变”。

第五次读:可爱的小姑娘感动着我们,让我们进行表演式朗读,来表达这种感动。

这样的朗读指导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比较准确地利用了课文的文体特点,教学立意有一定的高度且角度比较新颖,给学生一种没有厌倦、渐入佳境的朗读感觉。

 

三、设计手法之三,主持引领

 所谓“引”,就是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有意地“引导”着学生朗读课文中最精彩或者最重要的内容,同时略去对课文中其他内容的朗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连贯地“跳读”的课中情境。

请见笔者在《鹤群翔空》中的教学实录片断:

同学们,咱们先把课文读起来。课文这样读:老师当主持人,把你们的朗读串起来。好,开始了。

师:(当主持人串读)“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小斑点”,鹤群映入了我的眼帘。请大家开始读第3段,读这一段要注意,有些字音要咬准,你们看,“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一律”“笔直”“实在”这些重音要读好,这幅很美的画面,要通过重音把它表现出来。好,请读。

生:(齐读第3段)

师:读快了一点,重音读得还不够。继续往下看,可能是由于山太高了吧,鹤群在那里转弯了,改变了飞行的方向,它们这时候飞行的景观是多么的壮丽呀!请读第8段、第9段。读这两段要注意处理好停顿,你们看,“这种景观多么壮丽啊!”后面一定要停一下。为什么?后面的句子都是来解说“壮丽”的。因此,“壮丽”这个地方是一个中心句,在这里要停顿一下。好,开始读了。

生:(齐读第8段、第9段)

师:但是,生活的平静被打破了,一只苍鹰“飕”地一下以极快的速度插到鹤群之中,

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展开。下面读13、14、15、16段。注意要读出速度,表现战斗的激烈。好,开始读。

生:(齐读13-16段)

师:鹰逃走了,留下了一只伤鹤,那么后面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读21、22、23三段。在这要读出情感,你就像那只大鹤来救死扶伤的朋友,好,开始读。

生:(齐读21、22、23段)

师:刚才咱们读的是课文中最精美的部分!……

“有引有读”的教学设计思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艺术地处理比较长的课文,同时形成课堂上波澜起伏的朗读场景,师生的活动都很专注。

 四、设计手法之四,背读。

这种设计将朗读过程在形式上细节化,使教学的过程既有层次感又有变化性。如《曹刿论战》最后一个环节——背读

  1. 教师提出教学任务,背读,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 清同学们演读,也就是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有声有色朗读课文。

(1)    学生以两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要求进入情境,读出语音语调。

(2)    学生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大声演读,读出语音语调。

(3)    将同学们分为两个组,老师读课文的非对话部分学生进行背诵。

(4)    用小组的形式比赛方式组织背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