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患上“社交恐惧症”,应该怎么办呢?
(2016-07-06 22:25:03)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家庭教育 |
社交恐惧症的形成原因及早期表现
(一)形成原因
中学时期恰是孩子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要发生急剧的变化。长期压抑的生活环境、繁重的课业负担、求而不得的早恋或是没有及时解决的同学矛盾、努力后仍无进步的成绩等都会让青春期脆弱敏感的孩子们只想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讨厌社交甚至恐惧社交。
(二)早期表现
患社交恐怖症的人往往内向胆小、害怕与人交流、害怕进入公共场合,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或是一旦暴露于类似环境中,总感到紧张、焦虑,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预期性焦虑及多汗、面红耳赤、胃肠道绞痛等躯体症状。
青春期孩子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应该怎么办
(一)积极面对、主动治疗
同样是疾病,只是它区别于我们日常身体疾病而是我们的精神心理出现了疾病,没有什么可羞于治疗的。如果因为害怕周围人异样的眼光而讳疾忌医,就极大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升学、求职、就业、婚姻等一系列社会化进程与成长。故家长们一定要正确看待并与孩子积极面对此种问题,以免形成更为恶性的精神疾病,悔时已晚。
(二)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阿Q式精神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所以既不要无限夸大别人的优点,也不要随意扩大自己的缺点,你在别人的眼中也有可能是一颗耀眼的星星。哪怕我暂时不够优秀,但也要有阿Q的精神不断地鼓励自己调整心态、安慰自己一定会是最棒的。
(三)做克服恐惧的计划、加强与周边人的交流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大型的文体活动,在丰富自己课余生活的同时也通过此种媒介让自己慢慢克服并习惯与人群的交往;也可以先在家长们面前尝试着讲一些故事或趣事来慢慢克服自己在公众面前讲话的恐惧心理;家长们试着转变与孩子的相处模式,由家长的身份变为孩子的朋友,一切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也许会慢慢变得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