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银鱼巷原先叫宁阳路。最近为了整体规划改建,就策划了这个名称。“银鱼”二字则来源于宁阳路诞生初期德文路名的译意,与原意一去二三里差得很多。青岛的大街小巷大多数以街命名,银鱼巷的“巷“字的确不多见。上街里则是根据当地童谣而来:“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这是一段青岛往日的童谣,上街里当时去的应该是东面的繁华商业街中山路,记者从上街里·银鱼巷项目方了解到,“上街里”的名字正取自于此。这样命名也具有新意。
青岛是个移民城市,包括国外的移民。所以青岛里院是具有历史背景特色的民用建筑,建筑风格由西式洋楼和中国四合院结合而形成,主要由当时青岛市和附近地区的土豪们作为房产投资而兴建,是组成绿树红楼的主要景观标志因素。1933年最多时达到506处,解放时还存有400多处,目前还剩有几十处。随着城市建设的布局改变,这剩余的里院目前正在作为城市化石而进行修缮复原工作。
我们原来的住房就在里院,叫鸿文里。已在十几年前旧城改造中拆除。
这是保存比较好还在使用的里院,在青岛里院大体都这么个样子。在火车站附近,上街里的隔壁。好多里院开始征收制,就是地方拿出相应费用,让里院的人异地安置,腾出地方来改造。
这里的修缮工作已经完成,其中有上街里,有不少“潮人”入住:
原来黝黑的过道现在变得金碧辉煌:
是因为加了保护+装饰+照明:
现在的水流景观台,过去是每天两次开放,各家排队接水的地方。

现在楼上楼下都加固整修,开设餐饮和咖啡间:

地面已经焕然一新:

这是规模比较小的一家里院:

目前正在疫情时期,可以预想疫情解除后的来客景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