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导学案
(2012-11-12 14:59: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案·学案 |
《我与地坛》导学案
【预习与质疑】
1.知人论世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集《一个人的记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第一部分用了很多笔墨描写地坛,突出了地坛
3.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写“我与地坛”,第二部分是写“我与母亲”,那么,“地坛”与“母亲”有什么关联呢?
【探究与对话】
4.地坛给予作者哪些人生感悟?(要结合文本谈)
5.母爱无言,《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作者以纯朴深沉的语言抒写了沉默而不张扬的母爱,给我们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请你从课文中摘录一段你感触最深的句子,然后说说你的感触是什么。
【积累与运用】
□字词识记
辨形注音组词:
砌(
沏(
一词多音:看管( )
看望( )
辨形注音:撅树枝(
□语言运用
1.下面一段描写非常生动、细腻,试模仿这种写法,以“雨”“风”“落叶”“霜”其中之一为描写对象,写几句话。
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2.作者写母亲,只是很平静地叙述母亲的艰难处境,对母亲的心理活动做一些猜测,娓娓述说母亲找我的情景。平静的叙述下面,母爱的博大深切慢慢地凸现出来。作者叙写了一次次缅怀母亲的场景。没有情感的扑面巨浪,这点点滴滴建立起来的情感的火山,虽不喷薄而出,却更叫读者经久不息地体验着情感的波涛。在你的记忆中是否出现过类似的情景,请你用朴实而真挚的文字把它记录下来。
(一)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二)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