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加法教学案例
(2010-11-04 12:00: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案例 |
简介:本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第三节“有理数的加法”采用“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生生、小组、师生互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授课 年级 |
七年级 |
学科 |
数学 |
主 |
有理数的加法 |
任课 教师 |
黎永山 |
||||
课型 |
发现生成课 |
课时 |
1 |
授课日期 |
|
||||||
教 材 分 析 |
学生已经熟悉正数的加法运算,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时超出正数的范围。本课我们将探究学习有负数参与的加法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
||||||||||
学 生 分 析 |
|
||||||||||
设 计 理 念 |
采用“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生生、小组、师生互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会运用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来描述现实世界过程建立初步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数感培养,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勇于创新。 |
||||||||||
重 点 难 点 |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意义。 |
||||||||||
关 键 问 题 |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意义,会运用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计算。
|
||||||||||
教 学 方 法 |
1、问题发现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用“问题—探索—发现”的研究模式,让学生借助《问题导读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归纳结论,掌握规律。 2、问题训练法:通过学生尝试《问题训练单》,教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点拨指导,实现全优的教育效果。
|
||||||||||
教 学 准 备 |
学生准备画数轴若干个。 |
||||||||||
教 |
|||||||||||
程序(要素) |
时间 |
创设情景 |
教师行为 |
期望的学生行为 |
|||||||
创设 情境 引入 主题 |
4分钟
|
创设问题情境
|
导:正数的加法已经掌握,但生活中还会有超出正数的加法,如:打扑克计分玩,有时第一把积负分-20,第二把积正分+30,那么俩把共计积多少分? |
学生回答 学生会进行计算-20+(+30)=10,会提出有理数家法计算的计算法。或者提出问题。
|
|||||||
自主 合作 生成 问题
|
10分钟
|
创设自主探究情境
|
阅读教材P16-P20的内容。 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什么
试用法则来做(-2)+(-3), 以前学过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还适用于有理数加法吗?试快速算(-3.4)+6.2+(-7.6)+2.8=
|
阅读教材16页—18页内容
至少阅读5遍,学生能够自己证明得出的结论。 |
|||||||
10分钟 |
小组评价问题生成
|
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评价,将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 能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生成更深入的问题。
|
用类比展开思维,能够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会运用它来解决加法计算。能够利用运算律来简化计算。利用有理数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
问题 训练 小组 评价
综合问题引发思 考
|
18分钟
|
问题引领提升质量
|
2、独立完成18页练习 3、完成训练单一。 教师进行巡回的检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做一做: 1.(-9)+( 2.(-5.6)+( 试说一说你的做法。 |
学生能用很多的方法来解决。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理数加法。 |
|||||||
|
|
|
|
|
|||||||
总结 归纳 提升 意义 |
3分钟 |
创设反思情境
|
师生共同小结,布置作业; |
通过总结,关注学生课堂的整体感觉,使学生进一步将数学知识系统化; |
|||||||
课 外 拓 展 |
计算:(-0.7)+1.2+(-0.6)+(-1.1)+0.7+2.5
|
||||||||||
板 书 设 计 |
有理数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 互为相反数相加 一个数与0相加 |
||||||||||
教 学 反 思 |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的、最感兴趣的、最常见的情境引入学习主题,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这样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所教的学生又最终要走向社会,要成为会做事的人,把数学用于生活更是我们数学教师长远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
|
||||||||||
附件一:问题导读单
一、阅读提示:
1、阅读教材P16-P20的内容。
2、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什么?用法则来做
3、以前学过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还适用于有理数加法吗?试快速算
4、计算下列各题
(-9)+(-8)=
|
3+(-6.5)=
12+18+(-7)+(-15)=
二、写下你的疑惑或感言:
有理数加法
训练单(一)
一、
二、
(—9)+(+6)=
(—4)+(—6)=
三、计算:
(1)、(-7)+8+4+(-2)
(3)(-0.7)+1.2+(-0.6)+(-1.1)+0.7+2.5
有理数加法 训练单(二)
1、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2、小明遥控一辆玩具赛车,让它从A地出发,先向东行驶15m,再向西行驶25m,然后又向东行驶20m,再向西行驶35m,问玩具赛车最后停在何处?一共行驶了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