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妙解
标签:
安心道家健康文化自在 |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妙解
http://p9.pstatp.com/large/66b2000409512ed28fed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
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而珞珞如石。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得『一』」 是什么?以前民间有一个叫做「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也讲:吾道一以贯之。结果就变成〔一贯道〕。如果你真的能够体会「道」的精神,不管标上什么名称都可以,并不是挂上佛教的名称才有解脱者,如果没有掌握到根本核心,不管贴上什么标签,贴上什么大师、法师、法王之名,还是凡夫。所以,要掌握到真理、核心的精髓。
http://p3.pstatp.com/large/66b30003418caf75eba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这个 「一」 是整个「道」、
整个大自然无我、无私的法则,最主要是掌握无我、无私的精神,掌握到「无为、无不为」。这里面一定是没有「我慢」,是体会整个天地大自然的精神。如果你能够体会无我、无私的精神、精髓,就 「天得『一』以清」 。整个大自然法则、天道的运行会很顺畅。整个法界,包括我们众生,一切人、事、物,都是依循着这种大自然的法则在运作。
「天得『一』以清」 天清、地宁! 「地得『一』以宁」 这是一个比喻,掌握原则就可以了解。 「神得『一』以灵」 这个「神」如果能够体会无我、无私,就能够更灵。 「谷得『一』以盈」 。 「万物得『一』以生」 万物能够得到整个法界无我、无私的精髓,万物就是生生不息。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如果那些高官、贵人、位居权要的人,能够体会且具体展现无我无私精神,整个政治会很清明的,是会超越任何党派秉公处理。他所考虑的是为整个天下众生,不是党派的利益,尤其是当行政院长、总统的人,他一定是要超越党派,才能够真正利益世间、利益国家。
前面是 「得『一』」 ,后面就是失去『一』,就是无「道」、没有「道」。 「天无以清,将恐裂」 也就是会有天灾、人祸,风不调、雨不顺。 「地无以宁,将恐发」 「发」就是天灾、人祸,这些社会动乱。
「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蹶」就是颠覆。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站在 50 层的高楼上面,真正智慧者是会感恩,绝对不是我慢,不是说:「你看!我站得比别人高」在 50 层楼高,记得!是要下面的 49 层楼把你衬托,是要整个大地把你衬托,就是众生的因缘要协助你,不要忘了“我是谁”,要看到你的成就是有很多众生的支持。
所谓的「自力」、「他力」的分别为何?真正的「他力」,不是在禅坐里面祈求梦幻世界的幻相加持。整个众生很多因缘协助我们,就是「他力」,你哪能够完全都只是靠你自己呢?我们是要自助、要独立,但是不管再怎么独立,都是要整个社会很多因缘的协助。当你体会越深,我慢就会消失得越快,你才会懂得感恩,就是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的意思。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如果真正有道的君王,是自称为孤人、寡人,如果不了解真义,以为「寡人」是很厉害的“寡人”, 「此非以贱为本邪?」 。
「故致誉无誉」 要好好体会「致誉无誉」这四个字,如果一个大法师出来,发展很蓬勃、很快,就这样聚众好几千、好几万信众,然后到处掌声不断,真正的「致誉」是“无誉”,真正对人类越有重大贡献的人,他的掌声就越少。
耶稣出道三年就被钉死,老子在世的时候没有掌声,真正明了他的众生是寥寥无几,没有几个人了解,没有几个人看得懂,二千五百年来、三千年来,也没有几个人在为老子鼓掌、喝采。
包括伟大的科学家,像爱因斯坦活着的时候,也没有掌声,他的「相对论」没有得过诺贝尔奖,因为他发现的「相对论」没有人看得懂,没有裁判、没有评审者,谁能够颁发给他?谁能够证明他?他的真知灼见,谁能够颁发给他诺贝尔奖呢?没有掌声啊!但是一个为真理而奋斗的人,他不是为了掌声而做,所提出的没有人看得懂,没关系啊!反正不为名、不为利,爱因斯坦就是这样默默的走、默默的做。像哥白尼、伽利略也是没有掌声。
「致誉无誉」 ,真正高瞻远瞩,能够看懂你内心智慧的人,能够认同、起共鸣的人反而越少,所以掌声也越少。《永嘉大师证道歌》提到「常独行常独步」,唯有「达者同游涅盘路」。
一些偶像级的大法师,很多的信众就一直跟着他、崇拜他,大家看到他们展现「阳德」、阳性方面的,但是整个法界的太阳、大地,默默一直在养育着一切众生,包括任何种族、任何人类,都默默养育一切众生,这些光芒都被人类的大师、法师、法王沾光了、抢光了,众生的目标都朝在这里,没有人去感恩太阳,没有人感恩大地。
但是却没有任何大法师、大法王的重要性能够替代太阳,大家的掌声都是集中在人、我相,《金刚经》要我们超越人相、超越我相、超越众生相。《金刚经》所讲的境界很高,你要超越这些相,才能够看到真理实相。但是「致誉」是“无誉”,真正对众生最重要的,大家却看不到他们的重要。
http://p9.pstatp.com/large/66b100048cdc8a1b4b24
我们一般宗教信徒,对心目中的大师一直顶礼、跪拜,但是最重要的,很少人去顶礼、跪拜。佛陀一再跟大家讲,你们要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目标不是朝向我,要回到法界。所以 「致誉无誉」 ,我只是一个法界的代言人而已,协助大家回归到法界。
真正的解脱者体会到整个法界大自然的伟大,默默奉献又不为人知,体会到法界精神之后,他们也会展现出这一种精神质量, 「致誉无誉」 ,不为掌声、不为名利,然后默默去做,把真正的实质生命意义发挥出来,他们不会想要 「不欲琭琭为玉,珞珞如石」 不会为了众生的称赞、掌声,或是为名、为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