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明灵:道德传家,重拾中国人文化自信

(2017-12-21 09:28:31)
标签:

安心

道家

健康

文化

自在

道德传家,重拾中国人文化自信

 

         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读后记
                                     作者:    陈明灵

 

       人这一辈子,很短暂。孔子曾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那么,道,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孔子会说,如果能听到道的真实含义,宁愿失去生命也感到不后悔呢?道之于人,如水之于鱼。鱼在水里,却不知在水里。道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其实就是教你活明白。太多人没有活明白,不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生活的价值又在哪里。天无道不生,人无德不立。中国人的精神血统,就是传正道、走正道、修正道。而这些年,我们丢了。因此,我们要找回来。从哪里找呢?就从中国人的精神宝典《道德经》中去找。

       《道德经》是一部人人都应该去读、去学、去修的经典。自道祖所传的《道德经》面世以来,无数人为其做注解,短短五千言,后人做的注解,却多如牛毛。原本至简的大道,也被解释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学院派的大师们,将道推到了一个至高的学术境界,所著论述皆是艰涩难懂,让后学望而却步,在故纸堆的研究中继续研究故纸堆,结果又是成为一堆故纸;另一方面,传承道教的宫观道长们,把道化生在各种神象中,不接地气,无力突破视之为“迷信”的刻板印象,依旧难以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再有,民间大量妖魔鬼怪,借用风水起卦、八字排盘、神功法术,大肆敛财,扰乱正法,导致道家形象大大受挫。最后,由于法脉混乱,民间邪教众多,四处宣扬自己已经得道,标榜自己是神仙下凡的人遍地都是。

 

 

        以上种种,使一部本来贴近人生活、指导人生活、升华人生活的《道德经》,变成了一部让人望而却步的圣经宝典。很多人越学越迷糊,越学越魔怔,越学离道越远。这不是道的本义,道不远人,远人非道。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大道一定是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大道的教化,一定是老百姓都能去做的。道祖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真正让人生走向幸福的,是那些学了就去做,做了还能坚持做,坚持做还能不断坚持反思、总结、自省、提升着做的人。所谓道德,即知即行,即行即知,是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嘴上说出来的。

        财货留后终有尽,道德传家福寿长。现代人总想给子孙置办房子、车子,想给孩子创造一条康庄大道,只需要孩子老老实实去走就好了。在生前就拼命地挣钱,不择手段地挣钱,就为了留给孩子万贯家财,少吃点苦,多享点福。可是,金山银山,如果这个孩子无道无德,也会坐吃山空啊。现在的父母,从叫孩子起床,到给孩子喂饭,到送孩子上学,都给孩子包办了,就差帮孩子活着了!这是很可怕的,这是不自然的。大道孕育了世间万物,人是万物之长,每个人身上都有道德的精神血统,只可惜我们自己扔了,自己丢了,现在还要去压抑和剥夺孩子们的自然天性,无异于自断道德的精神血脉。因此,从家庭开始恢复道德血统,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大事。家师所著的《<道德经>传家版》正是顺天意而为。道德传家,正是重拾中国人文化自信、价值自信、民族自信的最好方式。

 

http://www.worldlaozi.com/upFiles/infoImg/2017121951243377.png


       家师延熹道人是一位谨遵道祖教化,踏实认真、知行合一的道人,他从不徒慕虚名。家师所做出的成就,在道学界、道教界是有目共睹的。家师曾青年从军、中年作为记者站长,在传播事业中,与各行各业的人打过交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是有了丰厚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才造就了家师对道的通透。心学的创建者王阳明先生也是一生坎坷多舛,经历颇多,最后才龙场顿悟。不识尽人间百态,岂能知大道之精髓?家师的道,是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是悟出来的。感慨于道之难传,家师曾自筹资金,创办中国道教论坛、中国道学论坛等公益网站,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道家同修交流平台。家师又开展各种公益的《道德经》讲座,撰写各种传道文章,不辞辛劳地培养我等弟子。但是,即使是有如此功德,师父最不愿别人喊他高道大德、大师之类的称呼,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为老道。道祖云:圣人被褐怀玉。家师延熹道人,正是如此。

      <道德经>传家版》正是要传给千千万万个家庭,让中华民族重新开始审视自己,找回道德的精神血统:找回的是失去的良心,找回的是久违的道义,找回的是丢失的真情。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社会就好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家师的大作中,无时不刻在强调这个观点。我们学习肯定是越来越多,不断在增加,但是真正的修道、为道,却是损,是减少。减少的是我们的私欲,放下的是我们的执念,减少的是贪婪、嫉妒、自私,放下的是我们的过高期望、过高要求,还有我们对人生的偏见。

      让《道德经》走下神坛,走离玄学,走出象牙塔,我们都应该按照《道德经》的原理来做人做事,让中国人的道德血统重现光芒,让我们中国的道文化再次焕发生机,让我们共同将道德传家,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道德永存世间。

                      

 


购书请直接打电话或加微信:


张琼娜  13403850005
夏松林  1319363156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