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绵阳市金峰镇的曾子桥和倒座庙

(2017-02-21 11:02:47)
标签:

道家

健康

历史

情感

文化

绵阳市金峰镇的曾子桥和倒座庙
       去金峰大路边的分水村,有一座远近知名的倒座庙,寺庙附近有明代万历四年的《曾子桥记》石碑,乾隆四年的曾子桥,道光十五年的字库塔。
一.初探曾子桥
    曾子桥横跨涪城区金峰镇分水村和新皂镇石梯子村之间的蟠龙河,是一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桥。
    桥是三墩四孔的平板龙头桥,东西向,东三孔双石并拼为梁,西一孔独石成跨,西端条石固岸填河,入水2.2米。简单测量,西一跨为整石,3.1米;其余各跨分别长5.7米、5.2米、5.2米,长计19.2米,连同西端填河“旱跨”,总长21.4米,宽1.28米,厚0.5米,
    曾子桥现存龙头二、龙尾二,龙头高昂,朝向南面上游。龙头龙尾连同桥面长272厘米,其中龙头出桥102厘米,宽近50厘米,高59厘米。一龙头保存完好,龙吻紧闭,雕刻粗犷,尾缺失;一龙头有残缺,张嘴吐舌顶珠,龙尾棒状打结;一龙尾绕圈,尾须呈火焰状,龙头缺失。
二.对曾子桥年代的考察
(一)《曾子桥记》石碑的立碑时间为万历四年
    曾子桥东,一个新修的碑亭中,竖立着一方很有特点的明代《曾子桥记》石碑。
碑砂岩石质,上圆下方,正反两面均有刻塑,通高约2米,其中须弥底座高10厘米,碑身高118厘米,额高70厘米,宽89厘米,厚28厘米。碑额四面有刻塑,面曾子桥凿一龛,高55厘米,宽43厘米,深8厘米,龛左竖刻“南无观音菩萨”几字,龛内摩刻男像观音一尊,观音穿束胸长裙,披宽大长巾,结跏趺坐于法座之上,端庄肃穆,左手施禅定印,右手胸前合掌印,无冠,无璎珞,无环钏。面倒座庙一面则是佛像,龛外有“囗囗弥勒”几字,称弥勒,石像却无笑容。其着通肩袈裟,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双手施禅定印。此龛背屏涂朱,肉髻施黑,袈裟染绿,均是旧时色彩。碑额外侧各一外向文龙负屃头像。
    碑身雕刻《曾子桥记》,落款时间:“大明万立(历)四年(1576年)六月十九日起至八月二十二日完工。”正文难以辨认,有“修里(理)曾子桥一所”、“助缘众信等”众多字,捐资姓名似乎是把同姓排在一起,如“陈泰、陈相、陈瑢”、“王俊金、王俊本、王俊自”等。所刻字字体不规整,异体字多,水平不高,和彰明福田寺《左绵洛水福田云台古院序》的明代石刻字体风格相近。
    如果以此《曾子桥记》的落款时间为曾子桥的建造年代,那曾子桥是距今438年的明代石桥了。而绵阳境内发现的古石桥大多都是清代湖广填四川之后建造的,这一“明代石桥”的发现当是很难得的。但就以此方石刻来确定现桥的年代,还显得草率,因为石桥反复重建的现象是很多的。
(二)《曾子桥后序》表明,曾子桥为托名修建
    因为《曾子桥记》明碑记事部分基本没法辨认,倒座庙中的姜妙成抄录整理刊刻了《曾子桥后序》碑刻。内容如下:
    曾子桥后序。曾子桥建于明代初,横跨蟠龙河,距今600余年,依然屹立。桥的始建源于山溪易涨易跌,每遇山洪暴发,来势汹涌,曾夺走不少人生命。为造福子孙后代,曾子倡导百姓兴建了这一工程。同时修建了玲珑字库石塔,教化人们珍惜文字,实乃功莫大焉。曾子自幼家道清贫,靠砍柴度日营生。他心底善良,勤劳朴实,对父母百般孝顺,留下了不少催人泪下的史实佳话,被后人列为二十四孝榜首,千古传诵。曾子不但为人忠厚诚实,更兼天资聪颖,他二十四岁入学,因无油点灯,靠集萤火虫点滴之光和月光阴影苦读诗书,二十七岁中举,后官封翰林,与此卿义大夫,世人为继承曾子功德,特树碑立传以之表彰,改碑因历史悠久,字迹剥落,古碑现残存寺中,为此特作此后续永恒留念。曾子书孝美名传,千古百行孝为先。世人若能承古训,不是仙家胜似仙。
    姜妙成老人爱书法,倾心于倒座庙和曾子桥,此碑刻介绍曾子桥修建于明代初,距今600余年。但是碑刻中让人生疑的地方很多。一是地点不对,曾子是山东人,怎么会在绵州潘龙河上修桥;二是时间不对,曾子生活在公元前的春秋末期,怎么会在明代倡修曾子桥;三是不符合历史常识,我国科举制度始于隋代大业元年,曾子怎么会参加后来的科举考试呢?四是字库年代与其他信息自相矛盾,个别故事有张冠李戴之嫌。当然这样有钻牛角尖之嫌。在古代,托名修桥的事情比比皆是,最普遍的莫过于遍布全国的鲁班桥。我认为,曾子桥大概就是地方文士兼孝子以圣人曾子作为自己和后人学习的榜样,托名于曾子而修建。
(三)曾子桥初建于明代万历,重建于清代
        同治《直隶绵州志》记:“曾子桥,治南四十里,盘龙寺山后,万历中刘广新修,久废,康熙五十五年,郭应鸣建,复圮。乾隆四年,士民捐资重修,为安、绵、潼、罗四达要道。”民国县志采用了这个说法。
    参县志,结合考察情况,大体可以这样总结:曾子桥在绵州治南四十里金峰倒座庙(蟠龙寺)处蟠龙河上,是安县、绵州、三台、罗江之间的四通节点。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由刘广新托名曾子修建。在倾废很久后的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郭应鸣重建,又倾废。乾隆四年(1739年),士民捐资再次重建。道光十五年(1835年),士民捐资在桥头修建了字库塔。所以,现存曾子桥是具有438年历史,保存距今有275年的清代石桥。
    曾子桥为清代石桥,而东宣乡玉泉村2组的金龙桥,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是绵阳境内最古老的石桥,期待早日前往考察。
三、曾子桥字库塔修于道光十五年
    桥东碑旁有字库一座,其坐北朝南,八角五重檐,四方底座,带莲瓣束腰球形宝顶,高约6米。各层及塔檐各自用整石雕凿而成,刻字风化严重,整体有倾斜扭转变形裂缝等现象。塔座出地87厘米高,边长144厘米,两层素面条石砌成。
    一层素面无龛无刻。
    二层方龛,额刻“惜字宫”,有联:“普救群生儒圣帝,代囗日月汉文囗。”其余各面刻“郑囗氏、囗尚、张元兴、陈代洪、陈作能、唐正才,六人各捐钱六十文……陈作玉、雍恺,王礼章三人各捐钱二千文;陈悟道、陈悟积、范成善、傅天全死人各捐钱五百文;陈明泰捐钱六百文;陈代丙、李永藻二人捐钱二百文;陈囗氏捐钱六百九十文;李天泮、邓正富二人捐钱一百七十文;王思惠、李天新二人捐钱一百七十文;李子囗、唐朝相、杨兰芝、张伯仁、李先为、陈明有、陈明圆、袁旺泰八人各捐钱一百文……。”
    三层上圆下方龛,额:“文昌宫”,联:“天开文运子,灵司桂录籍。”其余各面刻捐资姓名:“郭忠旦(?)捐币五百文,谢照捐币一千七百文,舒天禄捐币一千文,陈作元捐币一千二百文,陈作金捐币一千文、陈作贤捐币一千文,罗大清捐币二千文,李天楷捐币三千九百七十文,罗永秀,张志孝捐币四百廿文,刘榜能捐币二百文,谢世成、谢世钊、谢其太、谢其贵、谢其清、谢其定各捐币一百二十文,杨永其捐币二百四十文,谢世耀、谢世有、谢世远、谢世琏以上各捐币二百文,谢蔡氏捐币四百廿文,谢世书捐币六百文,谢世文捐币一千文,总领谢世德捐币一千二百文,谢世禄、谢世福二人各捐币二百廿文,王正癸、刘章能、刘文能、郭元开、罗永高、谢世炯以上各捐币二百文,谢世吉三百文。”
    四层上梯形下长方形龛,额似乎刻“囗囗楼”,主龛右面所刻内容似乎为记事,可惜位居高处,没有角度可以观看,左面刻“道光十五年(1835年)冬月立”(有文章写道光五年,当误),据此推算,此字库塔距今179年,比吴家镇道光二十二年的大南庙字库塔早7年,
    五层上圆下方龛,额:“玉皇宫”。
    绵阳境内字库塔所剩不多,希望此塔能经历住时间的考验,坚持到文保部门来重视你。
四.潘龙河畔倒座庙
    金峰镇分水村因处于旧时“安、绵、潼、罗四达要道”之地,所以早就形成了一条街市,街道尾,曾子桥东,倒座庙位居三面绕水的磐石之上。
    倒座庙曾名蟠龙寺,也记盘龙寺。倒座之名的秘密就藏在正殿之中。进入正殿,三大士坐像接受来者的瞻仰朝拜,与三大士背靠背而座的,是隔着一道背屏的三世佛。来访者如果不绕至后面,根本就发现不了此庙还供有佛的塑像,而且是用这种方式供奉。三大士和三世佛主次位置颠倒,成就了“倒座庙”这个响当当的庙名。
    倒座庙是一座1985—1986年重建的四合院砖混寺庙,从留存的柱础、土地菩萨,信士捐赠石柱(信士张正坤囗缘唐氏施石柱一根)等可以知道,它曾是一座享有山水形胜的古庙。
    据庙碑简介,倒座庙初建于明代初,距今600余年历史。民国三十二年,石板河元坝子成立省府批准的居士业林总部,当时倒座庙是分部,常住居士30余人,有“四川佛教居士铜牌”为证。
    倒座庙地处金峰和新皂交界之处,东临吴家,西靠金山,寺庙居四乡之中,加之四周群山环绕,其如同一颗璀璨明珠。群山之中一条青色雄龙欲将明珠含入口中,金峰方向的青色雌龙尾随而来,形成二龙抢宝之势。“门对青山伺北开,南面背临靠街道。东西飞来两条龙,张开大口夺珠宝。大佛观音颠倒座,大慈大悲面含笑。三教圣人合一体,颠倒洞内更玄妙。”另外还有一首歌谣讲述寺庙的秘密:“前是山,后是山,前山有个颠倒洞,后山有个洞颠倒,颠倒洞里好沽酒,洞颠倒里好炼丹。”
五.另外
(一)曾子桥头一通残缺墓志铭
    曾子桥东字库塔和《曾子桥记》石碑之间,还有一通石碑,48*92厘米规格,刻字基本清楚,书法中规中矩。此是一墓志铭,但墓主姓名缺失,只记生平置产业兴家行善等事,结尾对倒座庙一带的风水进行了赞颂。由璧山县儒学正堂姻亲林人龙撰写,内容如下:
今书囗囗囗不。览家中落,衣食维艰。公囗外撑持,披星戴月,/辛苦备尝,家道渐兴。买东二甲凉水井田业数十亩,押当数/处与母龙孺人,请旌表竖碑于场东。公处弟兄间,笃于友爱,/以己之财产作四股均剖,兄与弟咸囗利益。视侄如亲,生常/课以耕读勤俭,戚(?)友皆响其德,壮赴武战,数持芝兰。室刊华/严圣经,兴扶善屇,尽力造善,送药施寒,囗赈济贫民育婴置/义冢,囗十全不囗之功,积百年不朽之德。秉公囗团,辅正刁/风,排难解纷,见善必作,享年六十有四,竟赴仙乡。公有子三女一,皆英俊善体,乃父之志力行善事,公虽死犹生也。爰为/之铭曰:蟠龙古寺,毓秀凝芳。马鬃(?)高山,巍峨青苍。中有一人,言表行囗(右方)。佳城卜此,秀发栋梁。众峰环绕,数水朝堂。富贵绵远,百代蒸囗。绵(州囗囗)人特囗璧山县儒学正堂姻囗弟林人龙拜囗。
(二)姜妙成
    姜妙成是当地人,他的墓志显示:其生于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卒于2010年,享年83岁。老人去世已三年多,庙里墙上尚有他遗留下的很多书画作品,另外还有一些赞扬他为人治好风湿、气管炎等疑难杂症的锦旗。周妙成守庙,寺庙墓地很多都有他留下的手迹。彩明禅师墓志介绍了民国三十二年,倒座庙成立业林分会的庙史。
(李戴于2014年8月1日 记)
http://s15/mw690/001iFrXOgy6KXcsSLqS8e&690

http://s15/mw690/001iFrXOgy6KXcraWIe3e&690

http://s8/mw690/001iFrXOgy6KXcrRpFda7&690

http://s1/mw690/001iFrXOgy6KXctGdW000&690

http://s12/mw690/001iFrXOgy6KXcunQRJ3b&690

http://s8/mw690/001iFrXOgy6KXcxrVMr17&690

http://s8/mw690/001iFrXOgy6KXcvhrUjb7&690

http://s7/mw690/001iFrXOgy6KXcvTM34f6&690

http://s4/mw690/001iFrXOgy6KXcwDkDpe3&690

http://s10/mw690/001iFrXOgy6KXcydEO5b9&690

http://s16/mw690/001iFrXOgy6KXcySyWX7f&690

http://s12/mw690/001iFrXOgy6KXcqnshReb&690

http://s12/mw690/001iFrXOgy6KXczDlBFab&690

http://s4/mw690/001iFrXOgy6KXcAn0t5d3&690

http://s3/mw690/001iFrXOgy6KXcBmMgi92&690

http://s10/mw690/001iFrXOgy6KXcCchTP09&690

http://s8/mw690/001iFrXOgy6KXcCW44vf7&690

http://s16/mw690/001iFrXOgy6KXcDsVxZef&690
http://s15/mw690/001iFrXOgy6KXcRC5r0fe&690

http://s6/mw690/001iFrXOgy6KXcPXQd795&690

http://s5/mw690/001iFrXOgy6KXcQxJPua4&690

http://s6/mw690/001iFrXOgy6KXcQYwgl15&690

http://s13/mw690/001iFrXOgy6KXcSaxys2c&690

http://s8/mw690/001iFrXOgy6KXcSNpOLc7&690

http://s5/mw690/001iFrXOgy6KXcTsM6M34&690

http://s16/mw690/001iFrXOgy6KXcWIw35bf&690

http://s16/mw690/001iFrXOgy6KXcW7W2j1f&690

http://s14/mw690/001iFrXOgy6KXcUbK4l2d&690

http://s13/mw690/001iFrXOgy6KXcUFdH61c&690

http://s3/mw690/001iFrXOgy6KXcVtzb422&690

http://s5/mw690/001iFrXOgy6KXcODws474&690

http://s2/mw690/001iFrXOgy6KXcYHVi9f1&690

http://s3/mw690/001iFrXOgy6KXcXtlTAd2&690

http://s12/mw690/001iFrXOgy6KXcY75FNfb&690

http://s11/mw690/001iFrXOgy6KXcZbcvM9a&690

http://s8/mw690/001iFrXOgy6KXcPldiv77&690

http://s15/mw690/001iFrXOgy6KXcZTBZYee&690

http://s12/mw690/001iFrXOgy6KXd0pPhV7b&690

http://s8/mw690/001iFrXOgy6KXdbDxl537&690

http://s2/mw690/001iFrXOgy6KXdaR18B3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