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回顾2014年,当业界都关注微软现有业务营收情况以及HoloLens等产品的可期待程度时,微软已在悄然的积极布局大数据与微软小娜、小冰这样的人工智能业务,只是这两大短期内不会有稳定盈利的探索性业务并不适合此时拿出来应对资本市场对业绩的关心。
在微软小冰火爆一时之前,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与布局极少被外界得知。然而,所谓的“沉默”并不是说秘密研发,实际上通过必应搜索,微软一直在尝试大数据的运用,而且已有不少用户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了微软的服务。
曾几何时,微软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一直被业界诟病,《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对谷歌大数据的运用充满赞誉而对微软则呲之以鼻。得益于近两年必应在搜索市场的成长,微软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有了长足的长进,而且微软正将大数据的积累注入到人工智能的探索之中。
在近期发布的Windows10中,语音助手Cortana再次得到广泛关注。Cortana被定义为全球第一款个人智能助理,是微软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尝试,而Cortana的大数据支持主要由必应来提供。西方媒体评论认为,从实际使用来看,Cortana的语音识别和智能化优于苹果Siri,至少和谷歌在相同水平。
不要小瞧微软对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野心,我们不妨在此推导一下微软的市场策略:Windows10免费升级提升用户量,Cortana是Windows10中颇为亮点的人工智能服务,其大数据主要来至于必应。可以看出,Windows10↔Cortana↔必应三者之间形成了一条拓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的产业闭环。Windows10提供平台与用户量,必应提供大数据分析,Cortana是人工智能服务载体对Windows10和必应有反哺帮助。
如此一来,微软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布局上已有框架雏形,而这个发展框架不仅适合欧美市场,同样非常市场用来开拓中国市场。Cortana已在去年中进入大陆市场,并命名为微软小娜,而必应已在国内“潜伏”近6年,一直在等待合适的爆发时机,随着Windows10上线,时机正越来越成熟。
其实,大数据可以运用到非常多的领域,为何依托于搜索市场的必应和百度都最先尝试将其利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搜索本身是用户问题的数据化,搜索引擎更适合以人工智能的方式来为用户解决问题,将数以万亿计的搜索记录得来的大数据用于人工智能发展来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产生更多且更有深度的新数据,而这些新数据将会对各行各业产生更具深远影响的价值。
所以,对微软而言,若仅着眼于应对资本市场的营收压力时需要Windows、Office、Xbox等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还需要像HoloLens这样创新性产品来让微软变得受到期待。但若更长远的看,微软需要必应来为其打开更大的一扇门。
文/王利阳
关注微信公号:科技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