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岚教育教育视点育儿 |
分类: 加拿大美国儿童教育 |
这是一位妈妈博友给我提出的问题:
“我孩子1岁多时我就经常为别人抢她玩具她只哭苦恼.那时看过你的这个文章,一直用这个方法在引导.她现在2岁半,现在还是不会主动用这句话表达.但是看到 别人要过来时她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玩具了.我前一段在金宝贝上课遇到一件事,孩子刚拿了一本书,旁边的大男孩看到了(这本书他之前书过但早已不看了)冲 过去给抢走了,我没有把书直接拿过来然后走你讲的步骤,而是对孩子说让她自己过去和哥哥讲,她很伤心,哭,然后让我去讲,我想孩子没有学会表达或难为情表 达,就对那个抢书的小朋友说了那番话,请他等妹妹看完他再看.其实当时他妈妈在给她念绘本,他并没有看这本书只是拿着当是自己的,他的妈妈在我问他时完全 没有反应,依然在念书,他小孩当时在我和讲他不同意,并没有在听绘本,我家宝宝看他不还书大哭,其间乱成一团,那个极品妈妈一直在对着空气念并不理会.后 来我直接把书拿走了,那个孩子冲过来要跟我抢...那感觉糟极了,在我的意识里,我希望能象你讲的那样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能从不会到会解决问题.可是一般 抢玩具的孩子都是较大的,如果我把玩具拿到手中示范,他一定会跟我抢,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另外,如果遇到象上面的这种妈妈吃定了他儿子大肯定不吃亏不理不 问怎么办?请海岚帮忙。”
这位博友妈妈说的是我们生活的现实,我们生活中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举个我家泰儿的例子,泰儿小的时候我在家带他,我的目标是让泰儿中英文双语都不错,我知道他未来的挑战是中文能否坚持好,所以我 坚持给泰儿说中文。所以当他刚开始和美国人接触的时候,他自然有不会英语的“挫折”感,我都是去淡化。当我看到他已经有点能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了,我就想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来鼓励泰儿用英语和别人交往的能力。我比如我常去的一个食品店给顾客带的小孩儿赠送不干胶粘纸,泰儿非常想要,我知道这个时候是鼓励他用英语表达自己想法的好时机。但在泰儿还没有这个能力和自信的时候,我会比较小心一点儿。我会观察,有的收款员很有童心,他会耐心的听孩子说,有的就只想匆匆做完他的收款工作就好。我不能要求人家有和我同步对我的泰儿进行施教的义务,怎么办?我就会去找有童心的收款员,而且后面没有排长队的时候。做了这样的功课后,我带泰儿在付款处交款的时候,我就提醒泰儿,“你想不想要不干胶贴纸呀?”泰儿当然想要。好,你就和这位叔叔讲呀,泰儿会说,妈妈你替我说。我会告诉泰儿,是你要贴纸,不是妈妈要,你如果不自己去讲,那我们就回家了,等你下次想好了,能自己去说了再来。泰儿不想错过,就去讲了,刚开始的时候,他有卡壳儿的时候,别人听不懂的时候,我会在旁边提示,但一定要让他有以他为主的感觉,而不是妈妈在包办代替。这样经过很长时间,不仅是泰儿语言发育的增长,性格塑造上也越来越开放。前几天我带他去买食品,他看到旁边的一个女士在付款处交钱买了两盆花,他就跑过去赞扬人家的花漂亮,说他很喜欢。人家问他喜欢那一盆,他说都喜欢。人家说你只能选一个,他说他我更喜欢这盆紫色的花,人家还真就把这盆花送给他了。他高兴坏了。他问我,那个老奶奶为啥给我一盆儿花呀?我告诉泰儿的是,因为她也喜欢花儿,她看到你也喜欢,她非常高兴和你分享这种高兴,所以她就干脆送你一盆。我这里给泰儿强化的是分享喜悦的快乐,不是因为人家喜欢你就给你花儿了这样的概念。
有点儿说远了,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例子。首先,孩子一岁的时候,我们不断示范正确的方法到孩子能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这里面要经过非常漫长的努力和无数次的重复。对于一岁的孩子,还有种方法就是注意力转移法。在比较混乱,我们无法掌控局面和对方的时候,就选择这样的方法。在和比较了解的孩子玩的时候,应该采用象我说的那种示范的方法。象这位博友妈妈说的,在金宝贝上课发生的事儿,就要象我举的泰儿的例子里面的考虑,即当我们遇到我们无法掌控的局面的时候,我们无法确定对方孩子妈妈能否和我们配合的时候,我们如何应对?
如果孩子正在这个以正确方法维护自己物权的初期,刚开始还比较不自信的时候,这个和孩子的个性年龄等因素都有关系。我们要仔细观察,审时度势。一是可以小声和对方的家长沟通一下,我看到什么了,我要帮助我的孩子学习什么样的社会技能,你愿意和我配合,我们一起来就这件事教育孩子吗?如果对方向你翻白眼儿,无妨,因为这毕竟比让孩子直接去碰硬好得多哈。如果经过这样的小尝试发现对方家长和你的教育理念不同步,没关系,放宽心态,回头观察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没啥反应,就忽略这件事。如果孩子意识到了,就告诉孩子你看到什么了,然后对孩子说,没关系,小朋友可能没有意识到宝宝正在看这本书,你可以和他去说告诉他你正在看,也可以不去说,先看别的,等他看完了再去看。如果你和他说了,他也许会给你也许不会,都没关系,妈妈帮你找一本儿更有趣的。这种鼓励孩子去说的方法用在对对方无法掌控和不了解的场合,对于比较执拗坚持的孩子比较冒险,所以最好是淡化。在鼓励培养孩子这样的能够以正确方法维护自己的物权的初级阶段,选择你认为对方会比较配合的场合是比较稳妥的做法。如果你的私下沟通能够起作用,得到对方的配合,那不就更好吗?
还有一种方法是我以前博文里也提到过,就是给孩子出主意,拿一个别的玩具去换看行不行。这个事先也和孩子交待好,也许能换成,也许不能,只能试一试。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记得以前有为博友家长说,为了出门避免孩子玩具被抢的难过,经常还预备一个,被抢了好用这个去换回来。象这位博友家长说的例子,如果这个时候兜里碰巧有块巧克力,估计能过奏效。国外的文化是不经过父母同意是不能随便给人家小孩子吃的东西的,在中国好像还没什么问题,不过最好也可以问问对方家长,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人家同意了,一块巧克力,给孩子赢得一个实践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值呀。
如果孩子已经有这个能力了,也无法保证次次成功,我们要和孩子表达的是,妈妈看到你去说了,你尽力了,为你高兴。这个小朋友不听没关系,总有小朋友愿意和你一起讲道理的,讲道理玩了大家才都高兴。
总之,不要因为一次两次的事件失控,而是从长远看,坚持正确的,淡化眼前暂时的不利的因素。
这个例子也让我想起来,国内的早教机构,不应该只是给孩子做什么开发课程,给家长们普及一下家庭教育知识,每次课讲点儿也应该做呀,我更觉得这个才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