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岚教育育儿教育视点东西方兼容 |
分类: 加拿大美国儿童教育 |
过程/结果*幼儿园的做沙拉活动
海岚
我在《早期教育中父母须知的概念》中介绍的这个过程/结果的视点也好,理念也好,有的妈妈说要多一些例子,才能帮助理解这个观点。我想起来以前我提到过我参观一个幼儿园遇到人家做公开课的准备活动,这个过程中有园长和老师,一个专家顾问的对话交流。从这个事例中也说明对过程结果的取向不同,直接影响幼儿园对课程的设计和评估的取向,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重点。
大概有好几年了,我回国的时候,找朋友介绍允许我参观一下国内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还是那种国内甲级一类的,管理上相当不错。碰巧他们第二天要有一个大型的公开课,园里很重视。老师领孩子先“演习”一下。园长和专家顾问先观摩一下,据说顾问还是哪里的教育方面的教授。
这个活动是做水果沙拉。做吃的,孩子们当然喜欢,热情很高。做完了,老师向园长和专家顾问提出了一个问题,做水果沙拉用的沙拉酱多数孩子不喜欢,到时候当着客人的面,孩子不吃怎么办?潜台词就是这样会影响到效果。
这似乎是个难题。直性子的我在旁边就没板住。建议用水果汁之类的代替沙拉酱就可以了。结果惹得人家斜视我。且不说英语里沙拉其实就是混合的东东,用一种介质(dressing)把这些东东联系在一起,中文是音译,但绝对不是用中国市场是仅有的那几种沙拉酱拌出来的东东才能叫沙拉。我在外面吃过多次用糖汁做的水果沙拉。扯远了,这里我要说的这个教学活动的教学目的绝对不是孩子做的东东最后是不是成为水果沙拉。
从来参观公开课的幼教同行到这所级别很高的幼儿园,都应该搞清楚这个幼儿做沙拉的活动的教学目的到底是什么?
分析一下这里面有两个误区。
第一,
在北美,绝对是孩子是主体。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孩子不喜欢这种沙拉酱的味道,就换好了。这里这所幼儿园的领导还有有教授头衔的顾问觉得有问题的地方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这个教学活动的“演示”效果,是不是让来宾觉得做成的不是水果“沙拉”,就连基本的教学目的都没有达到?这是她们担心的,所以在知道多数孩子不喜欢沙拉酱的味道的情况下,还是忽视这个现实去追求所谓的教学效果。
第二,
其实,这个教学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在过程,而不是结果。过程就是在孩子们做水果沙拉的过程中,孩子们接触到食物中蔬菜水果的分类;在选择做水果沙拉的各种水果的过程中,孩子们观察到水果的形状,锻炼了嗅觉味觉(闻了吃了);在使用安全的小刀切水果块块儿的过程中,锻炼了手, 眼,脑的协调一致和手指小肌肉群的发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可能有各种对话,有合作,这是语言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能力培养的过程。把这些作为教学目的,介绍给来宾,谁还会在意这个水果沙拉是不是用那种沙拉酱做成的?我们有个口头语“Who cares?”就是孩子的需要满足了,谁还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部分呢?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明过程取向还是结果取向在幼儿教育领域,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甚至学校教育,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换一种角度思考,天地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