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岚加拿大幼儿园北美儿童教育育儿 |
分类: 加拿大美国儿童教育 |
帮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
海岚
一位妈妈给我留了这个作业,我整理了一下。在孩子2岁左右进入语言表达最佳期的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在输出语言方面的帮助。因为这段时期,孩子的大脑认知,情感发育也是飞速发展的时候,这时就可能出现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复杂程度超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无法表达清楚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诉求。细心的家长能体会到孩子的那种“急”。有的孩子就会出现一些负面行为,比如,打,抢,摔,哭闹等,这时候非常需要孩子身边的成人给予孩子正确的帮助。
一般讲,孩子从出生到一岁左右是输入语言发育期,从一岁左右开始,则是输出语言发育期,开始说一些简单的词了。而从2-5岁,则是语言表达能力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词汇量一般从大约250猛增到2000左右(这个是北美的统计,这里借鉴一下)。
那位妈妈给我留的题目是如何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我为什么没用“教”这个词而是用帮助呢。读完了博文,希望能明白这两者的不同。
这种帮助分直接帮助和间接帮助两方面。
间接帮助:不是针对孩子说话问题而直接干预,而是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一,给孩子营造一个没有压力的语言环境
1.微笑,拥抱,和孩子眼对眼的交流,表达你对孩子的爱,接纳。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2.在孩子想表达的时候给予鼓励,没准备好的时候,不是硬要孩子说。这种鼓励可以是耐心的倾听,尤其是孩子刚开始要说什么又说不好的时候,不能借口听电话什么的匆匆带过,而是要耐心地听孩子的词不达意。还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也许有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准备好,却硬要孩子说‘叔叔好’之类的话。可以建议孩子,‘朵朵,来和叔叔打招呼好吗?’如果孩子没有积极响应的意思,就说,好吧,下次再和叔叔打招呼。
3.还有家里搬家,父母吵架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的压力,要通过游戏舒缓孩子的压力。(舒缓孩子压力的游戏包括玩沙子,粘土,水这样的open-ended开放式的游戏,以后有机会详谈)
二,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体验成功,当孩子在语言表达不很顺畅的时候,需要有能够自由表达的渠道,而这种渠道不一定非得是语言。可以试试finger paint. 就是用手指画画,在纸上用水彩任意涂抹(这个也是有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根据的,不能多说了,扯远了)。也可以和孩子玩玩橡皮泥之类的游戏,要孩子任意玩,自由表达,而不是要孩子做成什么作品,这个过程是孩子的内心自我探寻自我表达的体验过程。
三,融入自然,散步,参观都是很好的方式。家附近,动物园,植物园,随孩子任意漫游。在这个过程中,比如在家附近看见了小猫,小狗,树上结什么果果了之类的,孩子有可能就有表达的意愿了。即使孩子没说出什么,这个过程的身心放松和外部环境的刺激都对孩子非常有益。
直接帮助:针对孩子的语言表达所做的努力
一,
当孩子平静下来能够倾听了,先向孩子客观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不要有主观评价。比如,妈妈说‘我看见猪猪把朵朵推倒了(把朵朵的玩具鸭子拿走了),朵朵要对猪猪说说自己的想法’,但不能这样说,猪猪把朵朵的玩具都抢跑了,这怎么能行?(这里面就有主观判断和情绪化)然后示范孩子,“来,朵朵你要这样对猪猪说,‘我不喜欢你推我’,或者‘请你别推我。’(我还在玩我的鸭子,等我玩儿一会再给你玩儿,请你把鸭子还给我。)”
这是我在加拿大幼儿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孩子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就这样一句一句的示范,孩子得到的不仅是语言支持,更有心理支持,对自信表达很有帮助。这种努力是要经过在多种不同场景,不同情况的无数次的重复,孩子才能学会用语言表达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试了两次就希望孩子能够用语言维护自己的权益,当然了有的孩子快,有的孩子需要多次重复示范,这个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老师,都要有心理准备。
更多的时候,当孩子生气,悲伤的时候,如果能够也习惯用语言表达出来,那负面行为自然就减少或没有了。像我在儿子成长小屋里《你把我整成这样干啥》里写的我家泰儿让爸爸惹生气了,哭了,但还没有能力用语言精确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借助自己发现的一幅生气表情的图画把内心表达了,他找到这幅图然后指着生气表情的图问爸爸,你把我整成这样干啥?这个例子也间接说明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很好的契机教孩子一些表达情绪情感的词汇。如果结合英语启蒙也不错。
二,
三,
四,
教育不是数学,一加一在任何条件下都一定是二。有了方法,还要看家长怎样运用,运用的时候能否分析一下。要不断调试,从这个角度讲,家长还得是调琴师,真不易哈。不过家长有一点优势是任何老师都无法替代的,那就是你最了解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