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庐山东林寺净土杂志佛教杂志我与《净土》杂志 |
分类: 净土杂志 |
图/航拍东林大佛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我是没有宗教信仰的,逢年过节会在父母的安排下拜拜祖宗。也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心中多少都有些鬼神观念,就好像拜祖宗时,我们都坚信先人会保佑我们晚辈。
这几年恋爱、结婚、生子,踏入了一个又一个人生中的重要时期,普通人该经历的幸福和痛苦,我也一一领略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历多了,还是因为年岁长了,不能再像儿时那样依靠父母。当生活碰到艰辛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求神庇佑。去丹霞山、庐山、五台山等地旅游逢庙必拜,这在年轻人当中是比较少见的,有时也会有短暂的难为情:大伙都是来玩的,我却要一个菩萨一个菩萨的磕头,有时会落伍。拜菩萨确实是有所求,祈求家人平安、健康、和谐。也不完全是为所求,也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念。自问上天待我还是不薄的,小日子过得平平稳稳,很满足,也很感恩,所以总想感谢一下。
在网上看过很多关于正统佛教的东西,由于是经文,多数看不懂,只好作罢。民间的佛家小故事,是一直都看的,多数是一些慈悲为怀的故事,种类不多。直至去年11月到五台山的斋菜馆,偶遇了一本叫《净土》的佛教杂志,了解了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产生了兴趣。很想找多一些来看,结果一打听,这个杂志只能免费索取,市面上不出售,我一直犹豫,也许是想多了。一、我没有宗教信仰,总是免费索取内心会不安;二、我愿意助刊,但捐多少为合适呢?虽说是随缘,可还是有一些放不开;三、当今社会,对于这么年轻就有意了解佛教的人,也许会被误解为消极厌世,人言不可不畏。
当然,最后还是鼓起勇气打电话索请《净土》杂志,发行部人员的热情打消了我的顾虑,也促使我有了进一步了解佛教生活的愿望。杂志很快就到了,详细阅过之后,果然是法喜充满。
其实,想多看些、多了解一些,不仅仅是因为兴趣,也不仅仅是虔诚,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眼界打开些,心胸放宽广一些,把看不开的事看开,把想不通的事想通。
有一期的《净土》杂志中提到了一些关于面相的故事,一个女孩,原本很有福相,所以嫁的好,由于她不善待公婆,所以几年后,面相会变化,变得福薄。这对我触动很大,小时候,老人家会说这孩子长得有福气,我一直理解为这是一辈子的福气。长大后,觉得这跟因果循环是有矛盾的,如果一个人五官长得有福气,出生时辰好,但为人处事不好,是不是一辈子都顺风顺水呢?这跟现代的性格决定命运也是有冲突的。有些说法我很认同,20岁前的长相是父母给的,20岁后的相貌是自己给的,意思大概是我们的五官不能改变,但生活态度是可以改变面部表情的。比如香港的前任政务司长陈方安生,香港人喜欢她,觉得她长着一副四方口,总是笑容满面,所以她的面部表情是非常美、非常亲和的,民众都很喜欢她。我有见过一些长辈,也许是长期的贫困生活影响了心态,面部表情是非常坚硬和阴沉,让人看上去总是一副黑脸,不好接近。这些其实都跟五官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当《净土》告诉我,福相是会因人的行为而改变的,我就觉得佛教的思想已经生活化了,可以读懂一些。
感谢庐山东林寺,让我跨出第一步。我一直认为,如果没有绝对纯净、虔诚的心,接近佛教的因缘就不会到来得这么快。现在,《净土》就可以满足我的心愿。我希望,就这样,慢慢地靠近佛教文化,也许是为了了解,也许是为了净化心灵,也许是为寻求信仰,最终走到哪一步,我都心怀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