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人生道场 |
名义种类
在佛门中,每当课诵或法会结束时,总会有这么一段时间,由维那起腔引领着大众唱念或长或短的偈颂,而这就是要把此次课诵、法会的功德利益用在“回向”上的。在《大乘义章》卷九中提到:“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往生论注》卷上亦云:“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简单的来说,“回向”就是回转自身所修的种种功德,进而趣向一目标,使之不至于落空,而能快速成就所欲完成的事功。
佛门里头,被拿来当做“回向”偈文的句子,有些是出自佛经,有些则是后人所撰写。而且功能大不相同,有的是为回向速成佛道,有的为了回向往生极乐,有的则是回向业障消除。回向的对象也依着种种情形而有所不同,有时为了法界众生,有时为了被放生的有情,有时则是遭受病痛的患者。
回向共成佛道
常用的回向偈文大致上可分如下几类:忏悔回向、放生回向、印经回向、诵经回向、往生回向。以下谨就常见的回向偈文做一简短的介绍。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此首偈子出自《法华经·化城喻品》。经中说到:久远劫前,大通智胜佛初成正觉时,十方世界的诸梵天王各以宫殿楼阁供养,并以偈颂赞叹佛陀的功德,最后上方世界中有一梵天王,在他所唱念的偈颂的最后便以这样的功德回向给法界,冀望众生都能成就圆满佛果。这首回向偈的功能是将所修的功德用来成就佛果,对象是十方法界的众生。这样的回向可说是充满大乘自度度他的思想,不仅如此,更将大乘佛法中“众生皆可成佛”的观念充分发挥。修行者若能在功课完毕之后,做此回向,并随文入观,则当下即将自身的修学功德让十方众生共享,冥冥中便与十方众生结下善缘;亦能在当下把自身的修学功德做最有益的投资,将之投向成佛此一目标。结合了两方面的殊胜,所展现出来的是,自己与众生同沾法益之时,亦薰习了毕竟成佛的金刚种子。
回向忏悔业障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这首偈颂是属于忏悔业障之用。当修行者遇到修行上的障碍,便可将所行的善法功德,做如此的回向,用之以忏除累世累劫的业障。
修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顺遂的时候,而对修行者来说,此时所要做的是要以更加忍耐、更加平和、更加欢喜的态度来面对。借此机会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有不合正法的地方,进而修正它。而在处理非人力所能及的部分,则以诚心与敬意来祈求佛菩萨加被,期望能获得佛力的护持。以这样的心态与方式来持诵此回向偈,才能获得摧伏惑业、增长福慧、灭除罪愆的利益,而在最后,仍是没有忘记同样在受苦的众生,在自己业消智朗的时候,依然盼望能将如此殊胜的利益与众生一同分享,尽未来际,常保慈悲心,效法大菩萨们的六度万行,不只使自己的障碍消除,也让众生的障碍消除。
回向庄严净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这偈子相信读者们必定非常熟悉。净土宗行人在每次念佛的早晚功课结束之后,都要唱诵一番。它虽是属于专门为了回向往生而做的偈子,但却也将报恩、济苦列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如同前面两类的回向文,同样是以大悲心来回向,不只祈求自身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能往生西方净土,还进一步地祝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发上求下化之心,最后都可以蒙佛接引、神归安养。这对净土行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观念。
念佛求生西方,这一点固然很要紧,是不可暂忘的目标,但不是只为了求自己往生就好;做为大乘佛法的一脉,利人利己的精神仍是存在于净土法门之中。因此在早晚功课完毕后,每每要称诵这首回向文,以坚定自身往生的信愿及确认慈悲心的存在。
以上虽只介绍了三首回向的偈颂,但实际上,回向文的偈子非常多,同一类的回向文中,就有数首不同的偈子可供使用。
大悲为心
细细地品味前面所说的回向偈文,可以发现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蕴藏在字句间的对众生的护念。其实不管是哪一类的回向偈文,都可以在里头找到这样的含意。这是大乘佛法的特殊之处,不管是何种修行方式,都以成就佛道、广度众生为两大宗旨。
而做为一个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在回向的时候,所要抱持的心态,祖师们早就提醒过我们。在《往生论》中曾提到:“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昙鸾大师注解这段话时说:“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往相者,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作愿共往生彼阿弥陀如来安乐净土。还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毗婆舍那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若往若还,皆为拔众生渡生死海。”由祖师的话语可知,念佛求往生并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己能离苦得乐,救拔众生脱离苦海也是同等重要的事,真能做到这点,才是真正的念佛求往生,而不是避世远离。
回向是分享快乐
依此脉络,我们若用另一种的方式来思维,可以发现“回向”其实是一种“分享”的概念。将自身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众生,这无疑是将自己的好处、好东西,无条件和他人共享。这是种无私精神的发挥,能够这么做的人,表示他不会只想到自己,不会执著自己所得到的东西;他乐于让别人分享他的快乐,他自己好,也希望别人好,更希望这份快乐能传递下去,让更多人变得更好。如此一来,他会更快乐,他知道他一个小小的心念,将会使很多人受惠,因而他更乐于分享。这其中产生的附加价值,绝非当初所能预期的。
总归一句话,想要自己与他人快乐吗?想要世界变得更美好吗?那么请用力地回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