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安帝(Chianti)-葡萄酒介绍

标签:
意大利葡萄酒 |
分类: 葡萄酒知识分享 |
奇安帝是指位于托斯卡纳大区中部,佛罗伦萨(Florence)与锡耶纳(Siena)之间的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常常与品质各异而口感浓郁的干红葡萄酒联系在一起。奇安帝地区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13世纪后期,当时将这里连绵的高山定名为“奇安帝山脉”。后来,这个名字被用来描述卡斯特里纳(Castellina)、拉达(Radda)和盖奥莱(Gaiole)这几个小镇构成中世纪奇安帝联盟的核心地带,当时这里处于佛罗伦萨的统治之下。已知的关于奇安帝葡萄酒的最早记载源于1398年,那时指的是一种白葡萄酒。
尽管柯西莫·维利弗朗奇(Cosimo
Villifranchi)在1773年提议应该用卡耐罗(Canaiolo)作为主体,加入桑娇维塞(Sangiovese)、马摩洛(Mammolo)和马泽米诺(Marzemino)进行调配,但是对于19世纪以前,古典奇安帝准确的葡萄品种构成,我们知之甚少。贝提诺·里卡索利男爵(Baron
Bettino
Ricasoli)综合了几十年实验的结果,在1872年的信件中提出用桑娇维塞作为主要品种来获得果香和结构,调配少量卡耐罗使酒体更加柔顺,这是现代奇安帝配方的由来。尽管如此,卡耐罗在19世纪末期,仍然作为古典奇安帝的基酒,这也反映了在这个颇具酿酒传统的地方,里卡索利的想法被接受是个渐进的过程。
在奇安帝的配料表中,马尔瓦西亚(Malvasia)被认为是适合在年轻的时候饮用的葡萄品种,所以在酿造成年佳酿的时候很少采用。维利弗朗奇提出用特雷比亚诺(Trebbiano)和圣科伦巴诺(San
Colombano)来调配奇安帝葡萄酒。1967年的法定产区法推崇“传说中的里卡索利配方”,即用10%到30%的白葡萄(特雷比亚诺和马尔瓦西亚)品种进行调配,单产限量定在宽松的每公顷8000升,对单株葡萄的产量没有限制,对过渡种植也没有限制,法律规定的提取物最低标准是20g/L,这显然是为了量产葡萄酒而不是生产精致的葡萄酒而设定的。
有超过7000公顷的葡萄园是在1967年到1972年之间播种的。这不仅仅改变了当地的景观,使得单一葡萄园取代了过去的混合种植,同时由于不重视克隆品种的筛选、根茎的培养、种植密度和种植位置的选择,葡萄的质量也大受影响。总体结果就是1965到1980年,奇安帝葡萄酒的质量大幅下降,酒农的经营状况非常糟糕,一些酒厂决定放弃法定产区标准来生产质量更好的葡萄酒而将他们贴上日常餐酒(VDT)的标签。80年代末期,这里不到7000公顷的葡萄园产量上升到32,337,800升。2004年,这些葡萄园的面积维持不变,但产量下降到25,000,000升。
现在的奇安帝产区范围比中世纪时候要大得多。托斯卡纳有八个地区可以把他们生产的葡萄酒成为奇安帝,其中包括:古典奇安帝(Chianti
Classico)7142公顷葡萄园;蒙塔尔巴诺奇安帝(Chianti
Montalbano)318公顷;佛罗伦萨山区奇安帝(Chianti Colli
Fiorentini)905公顷;蒙特斯佩尔托里奇安帝(Chianti
Montespertoli)57公顷;鲁菲那奇安帝(Chianti Ruffina)745公顷;锡耶纳山区奇安帝(Chianti
Colli Senesi)3553公顷;比萨山区奇安帝(Chianti Colline
Pisane)154公顷;阿雷佐山区奇安帝(Chianti Colli
Aretini)649公顷。其他还有10,324公顷的奇安帝葡萄园位于外围区域,他们生产的葡萄酒杯简单地成为奇安帝。
非古典奇安帝在90年代以前,市场销路并不好。用稻草长颈瓶包装的葡萄酒,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太好的形象,而这些葡萄酒质量的提高,也没能改变这种尴尬境地。但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古典奇安帝时尚而充满果味的葡萄酒,易于饮用,迅速建立了属于他们的市场,价格迅速走高。这个市场还在增长,高品质的普通奇安帝也找到了翻身的机会。普通奇安帝在2003年的产量有65,000,000升,他们通常比古典奇安帝或者鲁菲那奇安帝更早到达适饮期,这在产区法律中也有所体现:葡萄奇安帝通常在采摘后第二年3月就可以上市销售;而古典奇安帝至少要到次年10月以后才能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