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生共写随笔,营造书香校园

(2017-06-28 10:23:16)

师生共写随笔,营造书香校园

——上里塬小学读书活动总结

 

自我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县局就提出了“七园同创”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就有“书香校园”创建这一项,并且从2013年12月份,我校就开始进行“新教育”实验,继续传承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和落实“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儿童课程,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以此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树立“为人一生而阅读”的理念,从小培养学生终身阅读意识,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人生持续发展的文化自觉和智慧源泉。

一是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四风”、办学特色、办学成果、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展现在校园醒目位置,利用校园墙壁、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宣传画、读书格言、读书口号、读书方法等,用师生原创作品装扮校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陶冶师生自觉读书。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等形式推荐看过的新书、好书,相互交流在读书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引导师生自主读书。全体教师要认真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理论,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倡导教师自觉学习,每位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读透1本教育专著,精读1本经典名著,每学期至少撰写16篇教育博文,同时要指导好学生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读书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是实施“五个一”阅读工程,促进师生养成读书习惯。“五个一”阅读工程,即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学校组建一个读书俱乐部,让它成为师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每年举办一届读书节,丰富师生读书交流的形式和内容;语文老师每周坚持上好一堂大阅读课,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主题班会,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地投身到“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中。

三是落实 “晨诵、午读、暮省”课程,保证时间与实效。

1)晨诵:

时间安排:早自习前20分钟改为晨诵;

内容要求:根据自身及班级实际,灵活确定晨诵内容,建议将“经典诵读”中的古诗词按计划穿插安排进去;鼓励教师结合传统节日、德育活动、学生生日、学校重大活动开发晨诵专题课程,进行情景诵诗和生日送诗,用诗开启黎明,用经典唤醒儿童。并设立晨诵本,专门记录班级晨诵情况。

2)午读:

时间安排:午休后预备前20分钟定为午读;

要求学生于大课间结束后立即回到教室进行午读,不允许做作业,提倡师生共读整本书。

3)暮省:

时间安排:晚自习下后30分钟改为暮省(通生暮省时间定为放学后);内容要求:一、二、三年级进行“读写绘”实验,一年级以梳理故事情节,绘声绘色讲故事为主,绘写为辅;二、三年级在此基础上增加绘写,每周依次完成二、三、四篇“读写绘”作品。四、五、六年级以读书笔记为主,坚持每天一篇读书笔记。

四是师生共写随笔

师生共写随笔,就是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学生日记、学生读后感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教师坚持每月撰写四篇教育随笔(每周至少一篇),至少记好一本教育随笔。随笔内容包括对自身教育实践、教学行为反思,对新教育实施的看法与感想,对教育工作的理性思考,对当前教育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学生发展记录和与学生的心灵对话等,并逐步过渡到每天坚持写随笔。教务处每月调阅,加以批注指导。学区每学期举行教学随笔交流评选,每学年出版一期教师优秀随笔集、教育叙事集和教师读书心得集,鼓励教师向报刊、杂志投稿,对获奖的或发表的学校重奖,并与职称晋升、评优选模和绩效考核挂钩。

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将对生活的体验、读书的心得、学习的收获和比赛的感想记录下来,鼓励学生尝试写英语日记。学生的日记不拘一格,可以是观察日记、生活日记、学习日记、心理日记或读书心得等,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散文或诗歌;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日记的批阅与指导。要求学生写好周记,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及学习、生活的点滴,语文老师、班主任要做有心人,将学生的优秀日记、周记精选好,定期在“校园之声”广播美文赏读栏目中播出,并在班级板报、校刊校报《原上草》上登载,进行交流,并将精彩篇章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上,用身边的人影响激励身边的人。学校每期按班出刊学生作品集一本,作为校本教材延续利用。

五是开展有效评价。学校建立健全师生的读书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读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和评价活动。如读书之星评选、书香班级评选等活动。

我们在取得点滴成绩的同时,却也发现了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是教师的读书热情不高,远远不如学生,部分教师压根就没有静下心读过一本书,读书的形式过分注重于抄笔记,完任务。读的过程中不注重理解反思,没有把读书与学习、与改变生活方式、与积淀教育思想和智慧、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感受职业幸福结合起来,读书的收获甚微,意义不大。

二是教师读书不够专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够积极主动的撰写博文,大都有为应付检查高产量,低质量的剽窃行为,不能真实的记录读书体会,撰写的博文假大空,没有自己的思想。学校每周博文推荐安排渐渐趋于形似,每况愈下,到目前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并且相互评论、交流不够,没有产生教育思想的碰撞。

三是对新教育的学习很肤浅,停留在表面,指导学生“晨诵——午读——暮省”的方法不到位。定位太低,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的方式呆板单调、单一乏味。

四是不能抵制网络、手机等其它娱乐的冲击,更多的沉迷于娱乐消遣,不愿把更多的时间投入于读书,甚至有提起读书就头疼的现象。即就阅读,也只是依赖于手机进行一些碎片化、片面性、肤浅性、八卦性的“快餐式阅读”。

针对以上问题,给教师们一些有关读书的建议,和大家共勉:

一是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埋下头,静下心,从电脑、电视、手机、消遣娱乐中挣脱出来,强迫自己读书,读着读着就喜欢上读了,读着读着就养成习惯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持续坚持21天)把读书当成是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特别是语文老师在“晨诵——午读——暮省”时间段,坚持和学生一起读书,反思。给学生做一个读书的好榜样,教语文的老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阅读。

二是在坚持读书的前提下,坚持写随笔,通过记写教育日记、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等形式,记录反思我们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坚持一日“三省吾身”,这样对于积淀我们教育智慧、提升自己专业素养、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网络很发达,信息资源很广泛,,但有时候,我们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准确的表达出来,确实很不容易,又时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离开电脑的时候,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读书,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三是读书、写作的确会让我们进步,我们更要把它当做一种生活的方式,坚持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读一些经典著作,那才是“正餐”。读书本的“有字之书”,思生活的“无字之书”,依此来“修身养性”,与书为伴,我们就会淡去世俗的困扰,静心读书、潜心教书,精心育人。感受职业的幸福和教育的乐趣。

“行动,才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我再次倡导并和大家共勉:师生共读共写,营造书香校园,提高精神境界,提升人生品味。一切,基于行动,贵在坚持! 

2017-5-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