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分层走班”教学评价的探索

(2013-06-13 13:25:34)
标签:

分层走班

教学评价

教育

分类: 教改.课程

初中“分层走班”教学评价的探索

邓 真 彬

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校  644007

 

摘要: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价对激发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教师和谐团队的建设、学科整体成绩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样对激励学生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初中“分层走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对教学评价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在教师中推行捆绑评价、注重发展评价、倡导自我评价,促进教师和谐共进,在学生中注重过程评价、实施双重评价、推行“二次”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分层走班 教学评价 探索

 

一、实施有效评价,促进教师和谐共进

1.推行捆绑评价

在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英语、数学学科中,教师在同一年级两组进行交叉跨层任教,如上英语I组C层(优秀层)的教师,同时上英语II组B层(提高层)或A层(基础层)的教学,对教师教学评价不能按非分层班以两个班平均值进行评价。而是采用上同一年级所有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捆绑评价,即英语学科年级教学质量的优劣作为年级英语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这有助于教师间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整体提升年级成绩。

2.注重发展评价

在评价教师时关注教师分层前后教学发展变化。教学发展变化主要通过前后两种评价来实现,即一种我们称之为前测性评价,也就是在“走班”前的评价;另一种我们称之为后测性评价,即在“走班”后所进行的评价。前测性评价确定教师教学质量的前值,后测性评价确定教师教学质量的后值,后值减去前值,若>0,教师教学有进步,若≤0,教师无进步或退步。这样,让教师了解并自我评价自己教学水平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选先提供参考。

3.倡导自我评价

教师的“自我评价”是一种教师通过认识自己,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内在机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承担公开课、发表或获奖论文、分层教学中创新点、值得推广的经验、不足之处、教学案例、学生个案等。通过教师 “自我评价”,可促使教师个体进行反思,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形成深刻的认识,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并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实施有效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注重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重视对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水平,又要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能力、表现和习惯、态度和情感等纳入评价体系。过程评价的策略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参与评价,既要有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质性评价,又要有对学生的量化评价。具体操作如下:

(1)课堂教学前后的评价

①课前预习阶段。包括预习内容、预习途径、效果反馈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这种评价主要是在任课教师新接教学班,或期中、期末考试后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时使用。

②课中学习阶段。包括学生在课堂讨论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对话的表现、个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做笔记的习惯等。同时,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要求要适当加以区别。

在课堂讨论方面:C层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能大胆阐述个人的见解,观点正确,语言表达流畅清晰。B层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参与课堂讨论,所阐述的观点基本准确。A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表达自己的想法,所阐述的内容较准确。

在课堂练习方面: C层学生能快速完成课堂练习,准确率高;解决问题的途径合理而准确。B层学生能完成课堂练习,准确率较高。A层学生能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课堂练习。

在课堂笔记方面:C层学生能正确记录课堂内容,笔记格式合理。B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录课堂内容,笔记格式较合理。A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录,内容较正确。

为便于操作,学校制定了课堂分层教学课评价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分层教学的设计,注重适切性;二是教学过程的实施,注重分层教学实效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观察、记录运用评价表参与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执教教师。

③课后学习阶段。包括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习得的知识、方法的整理和必要作业的完成。我们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应该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情感态度和父母对作业的介入程度。课后学习的评价,同样也是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也同样是体现层次不同的差异。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评价是主要的、经常的和及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进行评价。

(2)学期教学全程的评价

“分层走班”教学每学期都有一次学生所属教学班层次的变动,变动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状态、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的变化。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两方面,前面所介绍的“分层教学课评价表”等提供的主要是“质性评价”。“量化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则主要结合期中、期末考试学生的成绩来进行,按期中成绩的40%、期末成绩的60%来计算学生总评成绩。

2.采用双重评价

心理学家认为,人性最深次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要做到这一点,“评价要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美学生的一切结果,保持和激励学生的一切创造的欲望” 。对学生实行双重评价能很好起到促进作用。所谓“双重”评价:一是指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生状况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即是指对学生考试的成绩的评判和对学习状况的评价是不同的。二是指学生评价范围可以是行政班内的综合性评价,也可以是分层教学班中的学科教学的专项评价。  

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后,每个学生都有着行政班和分层教学班两个班级,我们可以分别根据他们在行政班和分层教学班这两个班的考试成绩,双重地评价他们的学习状况。双重评价主要是建立评价项目较为固定的参照系,通过对它的分析,形成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以学生个体的评价进行说明:

对于统一组织的考试,双重评价的参照系主要有两个:一是各层次学生以所在层次教学班的平均水平作参照;二是不同层次学生参照所在行政班的平均成绩进行横向评价。双重评价的前提,首先是客观地、统一地对学生答题做出评判,取得原始的真实成绩。然后,在所选择的参照系中合理分析、定位,相对评价学习状况,重点评价学生的变化、发展。比如,某次数学统一测试,C层教学班的平均成绩为80分,B层教学班的平均成绩为72分,A层教学班的平均成绩为66分。那么,同样取得75分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是一样的,而他们的学习状况是不一样的。对C层学生而言只相当于及格水平,对B层学生来说可作为良好水平,而对于A层学生,甚至可定为优秀。

同时,我们在平时的练习或学校自己组织的考试中,还通过对试题的难度进行定级,以及对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的试题的不同要求,给予相对的评价,这样学生所取得的大多是较好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会更大。

3.推行“二次”评价

何谓“二次”评价?简单地讲,指的是学生作业、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时,教师允许学生以改正以后的第二次成绩作为最终成绩。这种做法尤其对低层次分层班学生和平行班中的后进生能起到激励作用。

作业的二次评价做法是:第一次评价给出提示。如,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的作业,学生第一次作业出错,教师评价可以打“○”或“□”等符号,等学生完成第二次作业,并正确给出答案后,教师在第二次评价时再把“○”或“□”改成“√”。第二次评价给予鼓励。教师在批改低层次学生二次作业时,应尽量多地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评价,尽量从作业中找出闪光点,用简短的文字加以肯定和鼓励。如“继续努力”“祝贺你进步了”。这样能增强学生信心,激励学生再次进步。

考试的二次评价做法是:两次考试,试题相应。首先,编制两套基本相应的试题(一套备用),其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相同,试题的形式和问题的情境相似而不同。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考试。在经过教师阅卷、讲评、学生订正后,再将备用的试题提供给学生进行二次考试。C、B层学生在第一次考试较好后,就不再安排,主要是通过二次考试,让A层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提高。

实践证明:“二次”评价可更好地发挥作业、考试的激励功能,有利于帮助学习养成自我反思、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帮助后进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不管采用哪种评价,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旨在帮助师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师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韬,倪志刚著.初中“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

[2]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载《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