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美食】黄粿飘香

标签:
黄松溪主人家粳米灌木 |
分类: 舌尖松溪 |
http://qynews.zjol.com.cn/pic/0/10/41/02/10410214_994470.jpg
记得每年腊月一到,各家就会到山上砍来一捆捆灌木,堆放在村头的晒谷坪中。估测所砍的灌木烧灰沥成碱水供制黄粿已略有剩余,于是利用一个傍晚的时间烧灌木,俗称“烧粿灰”。烧粿灰的场景是很壮观的:十几户人家,在近两千平米的空坪内,相隔七八米烧一堆。刚点火时,由于灌木水分多,每堆都是滚滚浓烟,整个坪成了浓烟翻滚的海洋。此时此地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追逐嬉戏在烟海中,既有对就能吃到黄粿的渴望,又为一烧粿灰就意味着快过年而欢心雀跃。等所有的灌木成了火红的炭状物后,把它铲到早已准备好的旧锅里,抬回家放在用三个石头摆成的“△”垫上。晚上,一家老小还有来串门的邻居,一起搬来凳子围坐在旧锅边。大家烤着火,盘点着一年来庄家的收成,商讨着来年的打算;笑谈张家母猪一胎产18个猪仔,李家的小哥谈个俊俏的媳妇……虽然是寒冬,可每人都暖洋洋的。
http://qynews.zjol.com.cn/pic/0/10/41/02/10410212_318356.jpg
因为做粿所需的器具、人员多,所以一天只能几户进行。轮到的人家一大早就开始忙活:男子把粳米倒在大木桶、水桶内,加满水浸泡,随后备粿灰碱水……主妇则洗蒸具、木槌、石臼(一种以岩石凿成内空半圆的打糍粑等食品的石具)……下午三时许,把粳米捞到蒸具内放到灶上蒸,同时让家里的孩子去叫人帮忙。这时的街上,多了几分孩童的叫唤,少缺了往日人们悠闲的身影,就是十四五岁的顽皮,也主动上门帮忙。站在街上,热腾腾的蒸气飘过做粿人家的屋顶,飘出门窗,人们的吆喝谈笑声传向邻里,全村弥漫着浓浓的油和碱香。
http://qynews.zjol.com.cn/pic/0/10/41/02/10410215_448948.jpg
http://www.114jia.net/images/201011/goods_img/3226_P_1288641458226.JPG
http://xt.inlishui.com/Upload/Image/2010-01/20100118115250373.jpg
http://www.qyny.gov.cn/uploadFiles/2009-12/1259721797609.jpg
如今已有制作黄粿的机器,原料也由原来的粳米进而利用一种特有的杂交稻米或是糯米掺大米,市场上一年四季每一天都有黄粿销售。因为对黄粿的偏爱,我时常买回一些或煮或炒或烤。味虽还美,但总觉得不如当年的滑韧可口,究其原因——原料已少有纯粳米,加上不是用粿槌捅捣,更何况少了浓厚的乡亲淳朴之情。
PS:昨天老家寄来六墩黄粿,包装是绿色的,产业化之后,不需要等到过年,嘻嘻!改天准备烧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