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球感---羽毛球运动的灵魂

(2016-01-12 12:26:47)
标签:

羽毛球

球感

拍面

切击

撬击

分类: 求技球技
一、球感的概念

    球感是指运动员对羽毛球的感知和控制。感知是指我们看到这个球或者听到对手击球声音时做出的反应;控制是指击球点的捕捉、击球拍面的角度变化、触球的力度变化以及击球方式的选择。
    球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和客体(隔网相对的对手)的关系,通过羽毛球作为桥梁,不断调节自己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高适应力和应对速度。同时,我们在讲球感时容易忽略一个因素,那就是脚的移动和身体的协调配合。前者影响击球点的选择,后者则影响动作发力的协调和效率。


二、球感的重要性

    球感是开放式技能形成和掌握的最根本元素,它是运动员选择和完成动作技术的本能反应,是所有技战术组合的基础。

    在专业羽毛球运动员的挑选和培养上,有经验的教练员会看重能跑、不失误的特点,这是高水平运动员重要的基础特征。有些球友认为“能跑、不失误”就是苦力型、没创造性的球员的特点,但其实它的含义不只如此。
    “能跑、不失误”其实是良好球感的高级反映,没有良好的球感,不会有精准的判断、动作选择和球路控制,也就无法顺利“跑到位、控好球”。如果在羽毛球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不重视球感,到技术动作已经固定时会明显感觉球感缺失、变化太少、不够稳定。即便这名运动员已经达到高水平,我们还是会看到他偶尔莫名其妙地失误、发紧,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与早期对球感的重视不足有关。


三、球感的构成因素

拍面:拍面触球方式是影响球感的非常重要的元素。如果对拍面变化没有很好的感知和控制,羽毛球当然不会听你的使唤。

击球力度:要将球打得快和狠,必须想办法发力,尽可能让球拍用最快的速度击球。但很多时候并不能只依靠重发力,也需要通过控制挥拍速度形成加减力,灵活控制球的远近高低。

击球发力方式:不同的发力方式决定了出球的轨迹和远近。我们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轻碰,这是最细微的触球方式之一。我们常看到运动员能救起滚网球,这是球感好的最好表现。就像穿绣花针一样,需要对你手中操控的工具有极精细的感觉,通过最巧而准确的动作,才能够控制球的轨迹。
二是拍击,这是指拍面正向击球点发力的击球方式。拍击是羽毛球最重要的击球方式,在击球时必须注意保持拍面的正向轨迹、击球点是否在轨迹上等问题,形成拍面起始点、击球点和落点三点呈一线的状态,以确保拍击球的发力效率。常见的拍击动作有不同发力起点的鞭打,有些鞭打动作中还包括了前臂、手腕的完全动作。
三是切击,就是击球时拍面不与击球轨迹呈90度的垂直状态。我们常见的劈吊和滑板甚至网前搓球,都是切击的触球方式。
四是撬击,就是把球拍当作杠杆,相对固定拍面的另一端,用“顶出拍面”的方式击球。我们常见的网前推球的捻动发力,就是这样的触球方式。
    羽毛球技术动作是各种触球及发力方式的组成,即便是杀球技术,我们会看到运动员在技术动作完成过程中的控制和选择,在基本的发力方式上进行力量的增减。在鞭打过程中变拍面或者收力,就会形成劈杀、点杀、重杀等力度和角度都不同的杀球。

    另外,击球点和脚步的移动是球感训练的重要一环。要随心所欲地击球,击球点的捕捉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能感知球在哪里,不能走到一个合理的位置,所有的发力都是没有依据的。


四、球感的训练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球感的训练,成年人和少年儿童应该区别对待。少年儿童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球感训练其实就是感触训练。少年儿童的发育非常迅速,触觉敏感,如果练习得当,对孩子们的身心发育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http://s9/mw690/0021CXV0gy6YvC4W4Vq68&690


    在羽毛球练习的早期阶段,应该让孩子们有一个“玩球”的过程,让他们从各种角度、各种可能去感受球拍、球、场地的关系,而不是一下子就进入标准动作的学习。只集中在与某个动作相关的身体练习,反而会影响孩子感触的成长。

    对成年人来说,由于发育已经完成,对技术、技能的理解力也更强,球感的练习主要是起一个“唤起和寻找”的效果,可以帮助他们突破训练瓶颈、获得更多乐趣。成年人的球感练习可以与技术技能的学习同步,确保训练的趣味性和效率。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针对青少年初学者的球感练习方法:

1、轻碰球

颠球:开始时可以把球颠高一点,确保连续性。然后正反拍颠球,两个人一人一次互颠,最后发展成两个人隔网互相放网练习。
    颠球是网前放网技术的基础,这个阶段握拍不宜讲得过细,应该让练习者充分体会拍面、发力与球的轨迹、落点的关系,学会控制住球。

移动轻放网前的多球:站在离网稍远一点的地方,一个人在对面抛小球,另一个人移动后轻放网前。主要体会“捕捉”的感受。
2、拍击

    往练习者的前上方抛球,练习者用正拍面向前击球。可以对墙打,以体会球的飞行轨迹和落点。
    击球点在击球者的正前方,握拍不要固定,确保击球者能够在练习中学会调整,控制击球的力量、落点和轨迹,为后场技术、技能的形成做准备。熟练后可以将球抛在练习者的左上方或者右上方,让练习者学会移动寻找和捕捉击球点,同时体会下压和收力的感觉,为学习吊球和杀球做准备。


3、反手撬球发力

固定击球点的练习:在反手颠球的基础上,通过抛球给击球者体会向对方后场的推球。
移动击球点的练习:抛球至合适距离,让击球者体会移动用反手推顶的动作。

    在这一阶段,正手的相应技术可以先不学习。因为运动技术会有迁移,对有较好感知能力的人会从反手练习中迁移技能,自行体会并学会正手顶球动作。另外,尽量不要在大蹬跨中发力,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网前技术做准备。


4、互动练习

在学会一些基本的控制球路后,教练员可以设计将以上球路混合起来的互动练习,让学员在没有“正规动作”的限制下进行对练,初学的孩子还可以在无网相隔的状态下对练。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球感,形成本能,逐渐达到自如控制的水平,同时不要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拘束。

我们不建议在初学阶段总要求执行“标准动作”,不希望初学者被固有的动作概念束缚,陷入死抠动作、不顾球感、缺乏灵气的练习状态。培养良好的球感,可以为下一步形成全面有效的开放式技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