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感---羽毛球运动的灵魂

标签:
羽毛球球感拍面切击撬击 |
分类: 求技球技 |
一、球感的概念
二、球感的重要性
三、球感的构成因素
拍面:拍面触球方式是影响球感的非常重要的元素。如果对拍面变化没有很好的感知和控制,羽毛球当然不会听你的使唤。
击球力度:要将球打得快和狠,必须想办法发力,尽可能让球拍用最快的速度击球。但很多时候并不能只依靠重发力,也需要通过控制挥拍速度形成加减力,灵活控制球的远近高低。
击球发力方式:不同的发力方式决定了出球的轨迹和远近。我们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轻碰,这是最细微的触球方式之一。我们常看到运动员能救起滚网球,这是球感好的最好表现。就像穿绣花针一样,需要对你手中操控的工具有极精细的感觉,通过最巧而准确的动作,才能够控制球的轨迹。
二是拍击,这是指拍面正向击球点发力的击球方式。拍击是羽毛球最重要的击球方式,在击球时必须注意保持拍面的正向轨迹、击球点是否在轨迹上等问题,形成拍面起始点、击球点和落点三点呈一线的状态,以确保拍击球的发力效率。常见的拍击动作有不同发力起点的鞭打,有些鞭打动作中还包括了前臂、手腕的完全动作。
三是切击,就是击球时拍面不与击球轨迹呈90度的垂直状态。我们常见的劈吊和滑板甚至网前搓球,都是切击的触球方式。
四是撬击,就是把球拍当作杠杆,相对固定拍面的另一端,用“顶出拍面”的方式击球。我们常见的网前推球的捻动发力,就是这样的触球方式。
四、球感的训练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http://s9/mw690/0021CXV0gy6YvC4W4Vq68&690
在羽毛球练习的早期阶段,应该让孩子们有一个“玩球”的过程,让他们从各种角度、各种可能去感受球拍、球、场地的关系,而不是一下子就进入标准动作的学习。只集中在与某个动作相关的身体练习,反而会影响孩子感触的成长。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针对青少年初学者的球感练习方法:
1、轻碰球
颠球:开始时可以把球颠高一点,确保连续性。然后正反拍颠球,两个人一人一次互颠,最后发展成两个人隔网互相放网练习。
移动轻放网前的多球:站在离网稍远一点的地方,一个人在对面抛小球,另一个人移动后轻放网前。主要体会“捕捉”的感受。
2、拍击
3、反手撬球发力
固定击球点的练习:在反手颠球的基础上,通过抛球给击球者体会向对方后场的推球。
移动击球点的练习:抛球至合适距离,让击球者体会移动用反手推顶的动作。
4、互动练习
在学会一些基本的控制球路后,教练员可以设计将以上球路混合起来的互动练习,让学员在没有“正规动作”的限制下进行对练,初学的孩子还可以在无网相隔的状态下对练。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球感,形成本能,逐渐达到自如控制的水平,同时不要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拘束。
我们不建议在初学阶段总要求执行“标准动作”,不希望初学者被固有的动作概念束缚,陷入死抠动作、不顾球感、缺乏灵气的练习状态。培养良好的球感,可以为下一步形成全面有效的开放式技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前一篇:如何让自己在场上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