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离婚,请永远不要抛弃你的孩子

标签:
离婚情感80后抚养权前任 |
分类: 心情笔记 |
图文/泉影
在深圳生活二十年了,感觉这是“离婚之都“,打光棍的时候经常听60后“前辈”讲他们的经历,那时候感觉每个人都那么有故事。然而,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份离婚率排行榜,深圳的离婚率居然达到36.2%———绝对一线城市水平,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根据深圳市民政局2013年的数据,深圳去年共有38646对夫妻离婚,和同年结婚的人数相比,是1:3。
在这些婚姻半途而废的夫妻中,有个让我惊讶的现象,那就是年龄层上的变化。离婚生力军已是25岁到34岁的80后。生活就是这么“不公平”,当有的80后还挣扎在被称为“齐天大剩”的痛苦中时,有人已是婚姻登记处“几进宫”的成员。80后中婚龄最长的可能也才刚过十年,他们对婚姻的态度已经和上一辈大不相同,天长地久固然是美好的愿景,但好心分手也不算是一首太悲伤的歌,离婚再也不是一件天塌下来的大事。他们分手时面目可憎的剧情也在减少,还没有孩子的往往可以和平离婚,即使有孩子,对抚养权也没有杀红了眼拼抢的架势,离婚的原因大多也是因为容忍度的极限被挑战了。
平心而论,我觉得这些年虽然教育程度在提高,但人的容忍度却在逐年降低,现代都市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变得越来越片面。80后们的离婚正应验了李敖的那句话:“因为不了解而结婚,因为了解而离婚。”
有些闹离婚的夫妻,对幼小孩子的态度是“爹不要娘不要,扔给老人”。每听说这种事,我内心就会感慨这样的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不要生孩子。很多成年人婚恋困难,根源就是小时候父母离婚,他们被抛弃给老人或亲戚,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特别缺乏安全感。他们说:父母都不爱我,一个没有血缘的异性怎么会真的爱我呢?
一个年入百万的朋友跟老婆争孩子的监护权,想把2岁娃送回老家让老人带。我问:你自己不能照顾孩子,为什么要争监护权?你为什么要生孩子?你年入百万,你的孩子要跟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一个命运?原来他根本没做好当父亲的心理准备,是父母催生,孙子是给爷爷奶奶的礼物。
说实话,凡是男女之间的问题,无论失恋劈腿出轨离婚,都没什么惨的,别看现在哭得如丧考妣,转眼就各结新欢,谁离了谁不能活呢?最惨的,是父母关系恶劣打死也不离婚,或者离婚后被扔给老人的孩子,那才是终身的负面影响。
记得上海30年代有个电影《少奶奶的扇子》,改变自王尔德的《温米尔顿夫人的扇子》,一个漂亮的女人已婚有孩,抛夫弃女跟人私奔了,后来沦为交际花。她非常后悔,对女儿很愧疚。父亲告诉女儿你母亲去世了,女儿长大后结婚生子,也被别的男人诱惑,差点要私奔。为了保护女儿的名节,母亲不敢告诉她真相,苦口婆心劝说女儿“永永远远不要抛弃你的孩子”。
我一个朋友离婚有孩,他每周末要花一整天去前妻家陪孩子,带他出去玩,他说这是做父亲的责任,如果再婚后再有孩子,也会这样,他问对方能否接受,不行就不勉强了。我认为这才是负责任的男人。如今他们的孩子也10岁了。
其实,离婚夫妻心胸宽广友好相处,对孩子的伤害就小很多。还有一个朋友前夫中国人,生一女;现夫法国人,生两孩。她出差几天,前夫住过来,两个男人一起带三个孩子!前夫再婚有孩后,两个家庭四个大人四个孩子一起公园里玩,蔚为壮观。朋友留法多年,她认为有孩子的离婚夫妻是永远的亲戚和朋友,放下心中的仇恨和小肚鸡肠,天地就很宽广。
有些女生找钱多地位高的离婚有孩男人,却容不得他去见前妻和孩子,说什么后妈难当。我说,人家妈没死,没让你当妈,你只要做好一个有爱心的阿姨就行了。你天天嚷嚷给贫困山区儿童慈善捐赠献爱心,为什么容不下你爱的男人的孩子?你的爱心到底是真的假的?
如今离婚的夫妻很多都比父辈有了更先进的离婚认知:谁带对孩子最好,监护权就归谁,不管监护权是谁的,另一方都对孩子有不可推卸的养育责任,在孩子面前不说对方不好,让孩子经常能见到不一起居住的父或母,让孩子依然能见双方祖辈和亲戚。
中国的男女关系、对家庭的认知,对离婚、再婚后的关系认知都在变,尽管变得缓慢。以前中国人离婚对孩子是灾难,不单在于离婚本身,而是离婚夫妻的敌对仇视,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要求孩子站队表忠心,不允许孩子跟对方来往,完全切断父子母女关系。今天中国的离婚率飙升,年轻人要建设新的离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