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检为什么查不出癌?——防癌的真相与误区

(2011-06-04 12:57:31)
标签:

防癌

体检

癌症

恶性肿瘤

分类: 杂谈

    近年来,随着癌症的高发与年轻化,人们逐渐意识到防癌的重要性,视体检如空气的人正在逐渐减少,然而,人们也发现,常规体检在早期癌症筛查中几乎“无作为”,很多癌症患者等到中晚期出现症状时才被发现已经回天无力。人们迫切想知道:常规体检能防癌吗?怎么样的体检才能发现早期癌症?

 

年年体检正常,为何还得癌?

 

八成早期癌患在体检中没被发现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已成为很多人每年必做的功课。不少人相信,体检过关了,就代表健康没问题,起码一年内都可以高枕无忧了。而实际上,罹患癌症的悲剧照样在发生——

    司机张师傅,40岁出头,1年前参加健康体检,结果正常。最近,他突然咯血及头痛,到医院做CT检查,竟然发现是小细胞肺癌晚期,脑转移。

    网络工程师李某,1年前也参加了健康体检,结果正常。可最近,他不明原因乏力3个月,面色发黄1周,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胰腺癌晚期……

    癌症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1/3癌症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以治愈,然而据媒体报道,我国有八成的早期癌症患者在体检中没被发现,有相当比例的癌症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人们不禁纳闷,为何年年体检正常还患癌?

体检为什么查不出癌?——防癌的真相与误区

 

体检为什么查不出癌?——防癌的真相与误区常规体检癌症筛查项目少检测率低

    健康体检不等于癌症筛查,常规健康体检的侧重点主要在体格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面,而没有放在癌症筛查方面,常规体检癌症筛查项目少,而且检测率低。人体肿瘤从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演变成一个直径0.5~1厘米左右的实体瘤,大概需要8~10年,在这个过程中,体检中使用的B超、X光是难以看到它们的,就如一个只有芝麻大小的肺癌,拍X线胸片是看不到的。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常规体检的防癌作用,以鼻咽癌为例,在临床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I期患者只有5%,II期有15%,尽管早期发现的数量很少,但其中几乎都是从体检中发现的。

 

防癌体检


    防癌体检是一种专业的体检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健康查体。它是通过肿瘤专业人士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全身的检查,目的是发现早期肿瘤或获取受检者高危因素,从而预防肿瘤发生的专业检查方法。
    通过体检,可以查出很多癌前疾病,例如宫颈重度糜烂、尖锐湿疣感染、乳腺囊性增生等,应积极治疗或密切随访,不要认为不是癌症就可以高枕无忧。

 

你会因为什么原因放弃做防癌体检?
    价格太高 
    查出癌症的几率太低 
    身体没有特殊不适 
    以上均是



防癌查体内容

    定期防癌查体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常规项目,必要时做内镜检查取活检,影像诊断,肿瘤相关血清标记物检测。 


常规项目:

1.三大常规:常规体检、常规实验室检查、常规影像学检查。

2.大便潜血(需禁食潜血饮食)。

3.肛门指诊(DRE):可发现75%的低位直肠癌、前列腺病变。

4.脱落细胞学检查:痰细胞学。

5.胸部正、侧位平片、腹部平片。

6.腹部、盆腔B超以及部分腔内超声等。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肿瘤诊断重要手段,可用于空腔脏器和体腔检查,可发现粘膜的癌前病变、原位癌。内镜检查可发现X线、CT不能发现的肿瘤,可活检。

 

影像诊断:

1.消化道造影、尿路造影。

2.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

3.核磁共振显像(MRI)。

4.动脉造影等。

5.FCT、US引导下穿刺活检

6.核素扫描:E—CT。

7.正电子核素显像—PET等。其中,PET/CT既可对病灶准确定性,又可准确定位。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比CT、核磁共振更高,能够发现微小的隐匿病灶,可进行良恶性鉴别和恶性程度估计,并鉴别肿瘤治疗后是斑痕形成还是复发灶。

 

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肿瘤细胞本身产生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常见肿瘤筛查建议

乳腺癌:对于20岁~39岁的妇女,建议每1年~3年请医生做1次物理检查(触诊)。40岁及以上的妇女,建议在请医生做物理检查的同时,每年做1次乳腺钼靶照相检查。对于那些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如癌症家族史、既往乳腺癌病史等,建议您和肿瘤专业医生商量,讨论早期进行钼靶照相的利弊和开始的时间,并进行其它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或MRI检查)或增加检查的频率。

体检为什么查不出癌?——防癌的真相与误区肺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已经开始使用低剂量螺旋CT的方法来筛查早期肺癌。经过多年国际上的临床试验数据证明,该种方法是目前发现早期肺癌的最佳手段,重点筛查人群包括:45岁以上,或有长期吸烟史,吸烟指数在20包年以上(吸烟的年数×每日吸烟的包数),或长期工作在密闭的环境中,或长期工作在粉尘颗粒较多的环境中,或有家族史的人。
不推荐使用胸透对肺癌进行早期筛查。

结直肠癌:建议结直肠癌的筛查的年龄从50岁开始,受检者无论男女,应遵循以下几项筛查方法的1种:
结肠镜检查——每10年做1次。
大便隐血试验(FOBT)——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或大便的免疫组化试验。
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年进行1次。
大便隐血试验或免疫组化试验(每年进行1次)及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年1次)。同时进行这两种检查的效果胜过只进行其中的1种检查。

胃癌、贲门癌、食管癌:建议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每两年进行1次。对于有下列高危因素者,建议实行胃镜检查(每年1次)——经过确诊的经久不愈的胃溃疡、长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发现不典型增生、长期随访的患者。所有上消化道造影结果阳性的受检者,建议进行后续的胃镜检查。

宫颈癌:初次性交后的3年应该开始宫颈癌的筛查——每年进行1次宫颈涂片检查(TCT)和盆腔检查。30岁以后依据风险因素——经过3次或多次连续的检查,结果阴性的受检者,可以选择减少受检次数。

前列腺癌:建议男性从50岁开始做前列腺癌的筛查。50岁及以上者——每年请专业医师进行1次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检查(PSA)。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受检者,从45岁开始上述检查。

肝癌:对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肝增强CT的检查。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大量饮酒者、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长期从事化学药剂等工作的人群。


人生防癌三阶段
  
  从婴儿呱呱坠地直到年老死亡,人生各阶段均有受癌症侵袭的危险。了解各阶段多发癌症的特点,有的放矢地科学预防,是抵御癌魔的关键。1/3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癌症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以治愈,还有1/3癌症患者通过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癌症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防癌体检是积极发现肿瘤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使病人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步骤。

 

一、儿童——癌症已经成为小儿的三大死因之一

 

  小儿癌症常发生于造血、淋巴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及肌肉、骨骼等组织器官。常见癌症:

  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如脑瘤。

  交感神经系统肿瘤:主要是神经母细胞瘤。

  小儿肉瘤:如横纹肌肉瘤、骨肉瘤等。

  肾母细胞瘤

  骨瘤

对策:遗传、环境、免疫因素、病毒感染等均为儿童癌症的致病因子,因而要做到:

  1、合理喂养、避免反复发生病毒感染,以提高免疫力。

  2、对有肿瘤家族史的孕妇,要作染色体检查。

  3、孕妇应尽量避免有害物质接触,如苯、酚类化工原料,慎用氯霉素等药物。

 

  重要提示,这些检查让宝宝出生时就健康:

 

    常规辅助检查:空腹血糖 10元 血常规 20元 尿常规 14元 乙肝两对半 35元 肾功三项 35元 肝功能五项 30元 心电图 25元

  检查目的:了解孕妇健康状况。

 

  血型测定:3元

  检查目的:测定孕妇及其丈夫ABO血型及RH血型,既为分娩做准备,也为了解有无母儿血型不合情况发生。

 

  人免疾缺陷病毒(HIV):60元     梅毒筛选试验(RPR):20元

  检查目的:筛查孕妇有无性传播性疾病,减少母婴之间及医源性的传播。

 

  脱畸全套:包括风疹、弓形虫、巨细胞病毒三项。

  检查价格:240元

  检查目的:这些病毒感染对胎儿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先天性异常激流产、死胎。

 

  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150元

  检查目的:用以筛查胎儿21-三体、18-三体、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等先天异常。

 

  白带常规:40元

  检查目的:检查是否有生殖道感染。

 

  B超:90元

  检查目的:了解胎儿生长发育,筛查畸形,了解胎儿宫内安危,了解胎位、胎盘位置及羊水量。

 

二、青壮年——身强力壮的时候也面临危险

 

青壮年人常发的四大癌症:

  肺癌:常发于中年人,尤其长期吸烟者,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痰血等。

  大肠癌:我国大肠癌的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下的发病率占50%;30岁以下的占12%,常有便血、大便黏液、大便次数增加、腹痛、贫血等症状。

  胃癌:好发于45岁左右的中年人,以右上腹疼痛多见、恶性程度高、发展快、病程短,好发于胃窦部。

  乳腺癌:好发于45—55岁的中年人,常表现为乳房的肿块。

  对策: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加强运动,定期体检,保持心理健康。

 

早期癌筛查套餐推荐:

  女性早期癌筛查套餐 价格:1436元(已婚)

  1.EB病毒抗体

  2.AFP(甲胎蛋白)

  3.CEA(癌胚抗原)

  4.TSGF(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5.C-12蛋白芯片

  6.免疫功能量子

  7.抗癌能力量子

  8.癌细胞量子

  9.妇科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乳头状瘤病毒HPV(未婚不做)

 

  男性早期癌筛查套餐 价格:926元

  1.EB病毒抗体

  2.AFP(甲胎蛋白)

  3.CEA(癌胚抗原)

  4.PSA(前列腺特异抗原)

  5.TSGF(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6.C-12蛋白芯片

  7.免疫功能量子

  8.抗癌能力量子

  9.癌细胞量子

  特别推荐:肿瘤初筛自查盒(43.7元)

 

三、老年——癌症成为老年人的多发疾病

 

  老年癌症的高发年龄在60-79岁之间,且大多数的肿瘤发病危险性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其原因主要与免疫功能减退、长期暴露在有致癌物质的环境中等因素有关,再加上组织细胞的衰老,增加了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所以,癌症成了老年人的多发疾病。

  多发癌症主要是:胃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

  对策:应尽量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常见的防癌检查

 

  AFP(甲胎蛋白定性),检查价格:6.9元,检查目的:用于肝癌普查。

   肝、胆、脾、肾B 超,检查价格:98元, 检查目的:用于检查腹部肿瘤。

   宫颈病理涂片,检查价格:35元,检查目的:用于宫颈癌的普查。

  胸透,检查价格:30元,检查目的:肺癌普查的方法。

  乳腺近红外线检查,检查价格:57.5元,检查目的:对乳腺癌的普查。

   电子纤维胃镜,检查价格:330元,检查目的:用来检查消化道肿瘤。

  电子肠镜,检查价格:265元,检查目的:用来检查消化道、肠道肿瘤。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速查

 

   核心提示:AFP、CEA等一大堆肿瘤标志物容易使人看得眼花缭乱的,不少人会问究竟我某项指标升高了代表什么癌症,有什么临床意义。现在就为你归纳了17种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速查表,让你简单直接看到某项升高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去到医院看病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去做检查拿着一堆不懂的验单回来找医生解答。普通疾病都如此何况是令人觉得深不可测的癌症呢?以下小编就为你归纳了17种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速查表,让你简单直接看到某项升高的意义。

 

  1 、甲胎蛋白(AFP)

   AFP是肝细胞和生殖细胞肿瘤的标志物,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一种指标。AFP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癌,但未发现与肿瘤大小、恶性程度有相关。

  AFP中度升高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等。AFP可用于肝癌的诊断、疗效预后监测,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还有助于睾丸癌、胃癌、卵巢癌、胚胎性瘤的鉴别诊断。

 

  2 、癌胚抗原(CEA)

  CEA是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胆道肿瘤等诊断和治疗的指标,有助于检测肿瘤的复发,判断预后。

 

  3 、糖类抗原CA125

  CA125是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标记物,常用于监控已诊断为卵巢癌的患者,检测治疗效果及预后。

  CA125升高还可见于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等。

 

  4 、糖类抗原CA153

  CA153是检测乳腺癌患者特别是癌转移情况的重要指标,水平异常升高提示乳腺癌的局部或全身复发。

  CA153在肺癌、卵巢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均可升高

 

  5、糖类抗原CA724

  CA724升高可见于胃肠道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肝硬化、肺病、卵巢良性疾病等。

 

  6 、糖类抗原CA199

  CA199是胰腺癌敏感标志物,有助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部分卵巢癌、淋巴瘤、肺癌、胃癌、食道癌和乳腺癌患者CA199也升高。

 

  7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SE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神经母细胞瘤、支气管癌、精原细胞瘤、良性肺病和中枢系统疾病,NSE也可升高。

 

  8、非小细胞肺癌抗原(Cyfra21-1)

  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记物,尤其对肺鳞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fra21-1在恶性胸水、间皮瘤、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高。

 

  9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

  SCC用于子宫颈癌、肺鳞癌、食道癌、肛门、皮肤、口腔癌等鳞状上皮细胞癌的诊断监测。

 

    1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二项(tPSA、fPSA)

  PSA是前列腺疾病的最佳标志物,tPSA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癌症等)。血清tPSA测定有时不能明确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增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t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得出的fPSA/tPSA比值,有利于两者的鉴别。前列腺癌患者的fPSA/tPSA比值明显降低,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的fPSA显著增高。

 

  11 、β2微球蛋白(β2-MG)

  β2-MG与骨髓瘤、恶性血液病(慢粒、淋巴瘤)和多种实体肿瘤(胆管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道癌、肺癌、膀胱癌相关。某些非肿瘤疾病(肾脏疾病、肝炎肝硬化、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增高。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β)

  可用于早孕、异常妊娠、葡萄胎、绒癌、睾丸肿瘤等诊断,监护先兆流产,人流效果判断。

 

  13 、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

  TSGF是广谱肿瘤相关物质,通过定量分析,能检测多种早期肿瘤(如腺癌、鳞癌、胶质瘤等)。但部分急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疾病可产生交叉反应,引起假阳性。晚期癌症患者TSGF值可能低于临界值(64u/ml),因此TSGF阳性人群需要跟踪复检,对于持续阳性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14 、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Ag-NORs)

  Ag-NORs反映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各种因素引起的T细胞免疫活性低下群体对肿瘤的易感性明显增加。Ag-NORs可用于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协助制定治疗方案,监测放化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转移复发监测。

 

  15、人乳头瘤病毒(HPV)

  HPV检测采用HC2基因杂交信号放大技术,又称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可一次性精确地检出13种高危型HPV病毒亚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这13种病毒亚型就是引起宫颈癌的直接病因,HPV阴性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宫颈分泌物HPV DNA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高危型HPV阳性而细胞学涂片正常的妇女,10%会在四年内发展成CIN Ⅲ,HPV的阴性预测值为99.9%,可将筛查间隔延长至5年一次。HPV检测通过排除可疑的或低度病变,从而提高诊断的可信度,降低漏诊率。HPV检测还可预测病变恶化或术后复发的风险,有效指导术后追踪。

 

  16、铁蛋白(SF)

  SF升高的肿瘤可见于AFP阴性或低值的肝癌、已发生转移的胃癌、肠癌、食管癌、鼻咽癌、白血病缓解期等。

 

  17 、生长激素(HGH)

  HGH升高可见于垂体肿瘤、支气管癌、肢端肥大症、肾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