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喜欢喝茶,喝的一般都是功夫茶,用的茶具也多是瓷的,大口朝天的茶盅,再配上三个核桃大小的小杯子,客人来了,围坐着,一边天南地北地聊,一边礼让着喝着功夫茶。说功夫茶讲究,也不讲究,所谓的讲究,其实也只是用一种特有的习惯去泡茶吧,市井人家,何来那么多的讲究?依本人粗浅的看法,功夫茶的讲究多是文人们根据民间习惯润色而成的。我也喜欢喝茶,但并不喜欢喝那种浓浓的功夫茶,感觉喝多了,胃不太舒服,喝少了,又不解渴,所以在潮汕人眼中,我算是那种“不会喝茶”的人,所谓不会喝,就是不讲究,不懂功夫茶道的吧,其实我还真的是一个不懂喝茶的人,喝茶只当是解渴之用,别无他意,更不讲究。就如我买茶壶,看着漂亮,好玩,就想买。
最初认识茶壶是听同学介绍的,同学有一把花了一百元买下的紫砂壶,外观也非常的普通,他就用这壶,自己泡自己喝,这与潮汕人喝茶的习惯是有些冲突,但这却比较符合卫生习惯,据说泡出来的茶感觉也不错,听他介绍说,一把好壶就是嘴、把、体要成一线,壶底、把底、盖内要有印,敲击起来声音清脆,这就是我买壶前对茶壶的认识。有了这最初的认识,我就有了想买一把来把玩的念头,主要是为了便于一边上网一边喝茶。
那天闲着无事,正好遇上一个卖茶壶的摊子,就上前去看看,只见品种倒也繁多,只是不知道优差好坏,反正我也不懂,就凭外观的喜好去挑选。还记着同学说要敲一敲听听声音如何,我也试着敲了敲,却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喜欢上这壶的造型,整体是圆润饱满的样子,上面刻着“品味清香”四个清逸自然的字,挺喜欢它的,再仔细看看,印章也有,就是不知道要多少钱,能不能接受,既然喜欢,问一问价格也无妨,一打听,价格也可以接受,就是不知道这个价格到底怎么样,听摊主这开口价,再与同学的作比,感觉这很有可能只是一把很普通的壶,但款式喜欢了,还是想买下来,又不作什么收藏之类的,不管那么多,只要不让蒙了就可以,于是我就凭着平时还价的习惯,经过一番讲价论价后就把它买了下来。
回家后,我把它倒扣在玻璃上,发现它并非是“三点一线”的,我有些失望,看来按上几个印章,是件简单不过的事,三个印章全有,说明不了什么,没规定说普通的茶壶就不能把印章按上去的吧?但我还是有意识地上网查找有关紫砂壶的资料,只见扬扬洒洒,有关的资料非常的多,于是我就照着资料说的,先把壶放在茶水里煮了半小时,说是可以去了杂味,果然煮后的茶壶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味,更招人喜欢。我把玩着去寻找资料中所介绍的那些感觉,似乎感觉它真的是很不错,细腻、清凉,煮过后的光泽还是和原来的一样,没什么差别,不错,感觉没贵买了。于是我用它来泡茶,并照着网络上的介绍,一一试了试,按住盖上的出气孔,往下倒,还可以倒出茶来,倒啦!不是说得倒不出来才对吗?再试试倒茶,感觉水柱好象还可以,但收的时候又不行了,不利索了,我再用手捂一捂茶壶,哎呀,烫死我了!还说什么紫砂能隔热气,暖手,骗人的,明明是烫得很。
真晕!我忘了自己是花多少钱买下这壶的,就是不服气,再试!这回感觉只要按得再紧些,还真的是倒不出茶水来了,嘴口处只有一滴未能落下的水珠,再试试倒茶,只要动作平稳,好象也应该算是干净利索,我对它宽容了许多,没有刚开始时的苛刻,至于暖手,还是不试了,沸腾的水倒进壶子里,能不烫吗,没准这隔热的说法又是哪个文人加工润色出来的吧,只要手柄不烫就可以了。再看有关资料,人家一把壶就要花上好几万,甚至是几十万,而我这花几十元买来的壶,又怎能苛求这,苛求那呢?网络上也说到了人们对茶壶的挑选,也常会陷入了挑剔的误区,使得要寻得一把“好”壶,是越来越不可能的事。回头再看看手上的这把茶壶,它只不过是普通人手中一把普通的壶罢了,又如何经得起挑剔?这么一想,心情就随之豁然开朗了,我用毛巾擦拭着这把茶壶,再一次用手去感受它,也许普通的壶,是养不出特别的感觉来,但我想,只要它是实用的,就可以了,不管它是一把怎么样的壶,既然选择了,就爱所选择的吧。
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我们也是经常会遇上的,选择的时候迷糊,选择后,却后悔了,想放弃,感觉可惜,不放弃,又感觉别扭,如果没能在想清楚时就选择了,请爱你所选择的,不要再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它,当初选择的时候,肯定有你选择的理由,如今既然已经选择了,就请对它宽容些,要求也放低些,说不定哪天你又可以从它身上发现那令你深感意外的优点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