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学设计
(2013-09-04 17:19:01)
标签:
教育校园 |
分类: 生物教学参考厅 |
第二节
(第一课时)
授课人:亳州七中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分别以蛔虫和蚯蚓为例,介绍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其中,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为本节的重点。本节计划两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学习,理解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其功能相应的特征。
4、通过观察了解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寄生虫病。
教学重点
1、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2、蚯蚓的呼吸。
教学准备
1、蛔虫的浸制标本;2、蚯蚓、放大镜、湿棉球等;3、辅助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启发诱导法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用大屏幕展示蛔虫、蚯蚓、线虫等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辨认。
目的:设疑导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线形动物
描述:体形细长如线而得名。蛔虫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出示蛔虫的浸制标本并组织学生认真观察。
目的:认识蛔虫的外部形态。
3、以蛔虫为例学习线形动物。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注意思考下列内容:
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靠吸食人小肠中的食糜生活。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其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目的: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突出教学重点。
4、组织学生讨论:蛔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形态结构?这表明了什么问题?
目的:通过讨论、交流知道蛔虫的形态结构是与其营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5、用多媒体展示蛔虫的生活史。指出如何预防蛔虫病。
(1)注意个人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
(2)管理好粪便,杀死其中的蛔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目的:落实情感目标,学以致用。
6、展示其他的线形动物图片: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目的:扩大学生的认知,了解这一类动物的共性特征。
7、组织学生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线形动物地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目的:认同知识要点。
8、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关于蛔虫你还了解哪些知识?
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堂小结(略)。
布置作业
1、通过网络查寻有并蛔虫的知识并与同学交流。
2、到潮湿的泥土中寻找蚯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