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那些事一
(2022-11-08 14:56:13)
标签:
杂谈 |
在济南,立冬前后,也就是阳历的10月底11月初,是一年之中室内最难捱的日子。
季节已是深秋,暖气还在路上。
盖一床被子夜里有些冷,开空调取暖有些干燥体感不适;穿睡衣瑟瑟发抖,换上棉衣则臃肿不堪。总之,各种不自在、不爽利。一切要等到11月10号左右,试供暖开始,暖气片逐渐变热,室内的春天才姗姗来迟。
即便如此,这短暂的不适,相比湿冷漫长的江南冬季,济南的冬天也是舒适惬意的。相比儿时农村的凛冽寒风,有暖气供应的日子也是无比幸福的存在。
儿时的鲁北农村,冬季冷的吓人。
至今,在我的记忆中,冬天是土路上冻出的大裂缝,是河里滑冰的小心翼翼,是小学生抹鼻涕锃亮的两个袖筒,是屋里烧蜂窝煤炉呛人的烟火气。一切好像还在眼前,又似乎那么遥远..........
那时候,冬季取暖的第一要务是保暖。大约10月中旬,父亲就要带着我给家里的前后窗户钉上塑料布,如果后窗不是那种开口较小的吊窗,还要搬砖和泥把窗户完全封死,以保证室内的难得的暖意不能随便流失。记得80年代吧,家里还有棉门帘,一般到三九天才挂上,每次挂上之后,大白天室内也是乌漆嘛黑的,直到后来新家装上了风门,两道门保暖之后才不再挂棉门帘。
入秋之后,过冬煤的储备也很关键,这也是家庭开支中的重大一项。早期是蜂窝煤球,90年代中后期后来上了土暖气,开始烧被称为大砟的无烟煤块。拖煤球是个功夫活,要选一个稍微开阔的场地,筛煤末、拉黏土,加水和好后用工具一个个拖出来,煤球成型晾干后,还要一个个搬到屋内或者棚子里,防止雨雪淋湿。
前一篇:[转载]唐诗《筹笔驿》解读答问
后一篇:斗“羊”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