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书朋画友程志强
书朋画友程志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15
  • 关注人气:3,8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希文《红军不怕远征难》油画欣赏

(2014-11-22 09:05:10)
标签:

书画

书朋画友

董希文

油画

开国大典

分类: 现代书画

董希文《红军不怕远征难》油画欣赏

 

董希文《红军不怕远征难》油画欣赏

董希文19141973年中国现代油画家。1914627日生于浙江绍兴,197318日卒于北京。1933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翌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二年级。1936年考入该校本科。1937年后,杭州失陷,董希文到福建鼓浪屿画风景。1938年春回到上海,借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抗日呼声的召唤下,他辗转內迁到湖南沅陵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继续学习,并随校到贵阳、昆明。1939年夏毕业,并经校方推荐到河內美术专科学校继续学习。由于他对帝国主义的不满,公费又少得难以维持生活,不到半年弃学回国,深入到贵州苗族地区,创作了《最后的家当》《佃户密议》等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木刻作品。1942年到重庆,创作了油画《苗女赶场》。19437月去敦煌石窟临摹古代壁画,并创作了《云南驮夫的生活》《祁连放牧》等作品。抗战胜利后,在兰州、苏州公开展出所临摹的敦煌壁画。19468月经吴作人、李宗津推荐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敦。其间创作了《瀚海》《窗前静物》《戈壁驼影》《哈萨克牧羊女》等,受到了徐悲鸿的鼓励与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创作了《北平入城式》、油画《解放区的生产自救》《开国大典》(见彩图《开国大典》(中国现代))、中国画《祁连山的早晨》、油画《春到西藏》。1955年跟随八一电影制片厂沿长征路线写生,作画250余幅。翌年创作油画《红军过草地》,1960年创作油画《百万雄师过大江》。他前后3次入西藏,创作了《喜马拉雅山颂》《雅鲁藏布江之歌》《千年土地翻了身》等优秀作品。他的革命历史画《开国大典》是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品之一。他的油画技巧精湛,造型准确并吸取中国传统绘画的因素,在探求油画民族风格上,取得突出成就。

董希文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室主任教授。出版有《长征路线写生集》《革命历史画的创作经验──百万雄师渡长江》《董希文画辑》《董布文作品选集》等。

 

二十世纪中国经典油画(八)——董希文《红军不怕远征难》
董希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油画 197×305cm  1957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1954年,董希文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邀请,准备创作题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历史画。为了创作这幅作品,董希文于1955年亲自沿着长征的路线体验当年红军艰险无畏的革命精神:红军怎样在饥寒交迫,在经过长途征战疲累不堪的情况下,通过空气稀薄的大雪山、走过了气候变化无常、危机四伏的大草地。这一切,对如何刻画红军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增添了许多具体的形象资料,进一步促进了画面的具体构思。董希文说:“我们在草地上露营,虽有很好的帐篷,夜来的露水和潮气仍然浸透了衣被,甚至常常为寒气所冻醒,不耐烦时就起来烤火等待天明。草地上早晚不同的气温、篝火,草地的颜色变化,在烤火时,护送我们的战士常开玩笑,吹口琴,烤衣服等精神动态,都是没有军事生活经验的人凭空难以想象得出来的。通过沿途访问老红军战士、居民,还搜集到许多创作这幅画很有用的具体细节。在具体的地点,还曾反复观察,设身处地推想当年红军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

    在创作这幅革命历史画的过程中,董希文下了很大功夫,他在谈这幅画的创作思想时说:“明确该画的主题思想就是表现长征途中红军过草地那种最困苦的物质生活与最大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对比,所以在色彩上也想追求困难与坚毅的配合。”他说:“如果把长征描写的很轻松、很舒服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为此他在处理大的色彩关系上,采用了大面积多层次的黑蓝、普蓝与给人刚强、光明、崇高享受的桔黄色的篝火为基本对比。在即将黎明的草地上,一堆篝火烧得正旺,聚集着不畏艰苦的红军战士,意境是很诗意的,情调又是极为动人的。作品本身形象地描绘出了苦与乐的对比,红军战士精神上的乐观主义压倒了物质生活的艰难匮乏,他们有的是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情绪,从人物形象和构思都没有悲观的东西。

    然而,当时有人认为画面“太低沉。”把画家苦心经营、健康乐观的思想性都否定了,致使这张作品后来被打入冷宫。画家也和很多人一样认为,一句话就把这张苦心经营好几个月的大型油画发落了,是不太公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