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打开眼界的方式之一。
这几年和先生相约,一起去看看祖国的大江南北,不急着出国。想更细腻的感受自己生活的这个国度的风土人情,看看生活在其中的自己,对它了解多少?从而反思对自己了解多少?
不知不觉发现,不定期的短途旅行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习惯,喜欢时不时的抽离出去,离开旧的人事物到外面走走看看,而每一次的调频都能为我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没有任何功利心的用漫无目的的状态去走走看看的时候,反而更能珍惜所见到的景色,欣赏所听到的声音,会用一种崭新的、温暖的、愉悦的心态主动的感受、观察生命里每一个瞬间的时候,人性中温暖的那些因子就会自然而然弥散开来,此时此刻,会感受到幸福!
心理学家说,人所拥有的能力之中,思考排在不显眼的第三位;意识排在第二位,但是仅仅有意识并不能欣赏到事物的美妙,爱才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因为心中有爱,才会全心全意地领悟生活所赋予我们的一切,发现每一个事物在不同时刻独特的美,而不是简单地关注生活必需品。
自我意识会让我们变得傲慢与残忍,让我们自以为有权利看轻、贬低、伤害那些我们看不起的人事物,让我们感受不到同情、亲切、友爱、好感以及爱心这些美好的感情,让我们对生活麻木不仁。
而旅行会锻炼一个人,打开一个人,使他成为一个胸怀四海的人。而且因为胸怀四海,所以他才能安顿自己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知根知底,知己知彼,心中没有苟且的焦虑。
我想旅行最美妙的感觉,是它在不断轻声提醒我们——你所知甚少,别那么自大。
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欣赏。而生活的最深内涵远远高于思想。生活是美梦成真的童话故事,是造物主送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所以旅行中没有什么是必带的,感受力才是必带的内在武器!
一个心理学家面对自己的成年的女儿,给她写长信,信上说:如果可以,尽量不要找无趣的人。
因为,无趣,意味着封闭、麻木、贫乏、缺乏生命能量。
流光溢彩不见了,有的只是陈旧苍白,一板一眼。
妙趣横生消失了,有的只有寡淡无味,了无生趣。
没有任何意外;
没有任何惊喜。
生命就像一条一览无余的直线,往后看一眼,都是灰蒙蒙、直楞楞的余生。
往前看一眼,过往就像晒干了水分的方便面蔬菜,各种流动的情节,全都提前夭折。
无趣,心就会封闭,能量流动缓慢。
有趣,心就会敞开,获得更多可能。
那种总是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的生存方式,缺少大自然月朗风清的抚摸,缺乏太阳炙热而光明的照耀,呼吸不到由青葱的树木刚刚制造出来的新鲜氧气,喝不到由无数沙岩缓缓滤过的甘甜泉水……我们的身体和灵魂,会一道萎靡、羸弱、发霉、凋零。
旅行,可以让我们用新的角度看事情。改变视野,而不是只移动视线。出门多了,好像即便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也总是一种观察者的视角。
新的一年,公司要求我带着这样的感悟经验,带领更多的会员们走出去,与大自然拥抱,与人文故事交流碰撞,在祖国的怀抱里听风,听雨,听自己的声音。
当我们漫步在园林的曲径通幽处,耳边传来松风流水般的丝竹之声;或是当我们欣赏着博物馆中的元人画意,脑海里浮现出‘潇湘深夜月明时’的词句时,我们会为有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母亲而骄傲。
那些山川风月,大地草木
从未离开我们
在忙碌烦躁的间隙
看一看它们
让血脉中流淌的原始记忆
给我们安宁的能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