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渐长后,开始慢慢有意识的思念故乡,人也开始多了份乡愁,这在年轻的时候是想都不曾想过的。这次带父母回老家,看着平时不拘言笑的老父亲在见到久别的兄弟姐妹后老泪众横的情境,不禁感慨,岁月如梭,珍惜当下。
老家是我儿时的记忆,只要踏上这片土地,你就能感受到风是柔软的,空气中的气味是湿湿的,连心跳都是安详平和的。
曾经住过的老房子还在,但已经面目全非,听着身旁老爸老妈的絮叨,似乎也把尘封已久的记忆闸门慢慢的开启,小时候生活过的场景在一点点的浮现……哎,其实故乡,也许是一个只适合回忆,不适合重游的地方。远离时,它时刻在你心上,真的回去了,又发现它早就把你忘了。可即使是这样,它还是让人那么的眷恋。不是吗?
从小因为多病,被奶奶接回老家,记忆中的奶奶小巧能干,爷爷去世的早,奶奶一个人拉扯着8个孩子长大成人。我是长孙女,奶奶自然格外的疼爱。喝着江南的水长大,自然也偏爱故乡的一切。从小就看着江南女人在河里浣衣、洗菜、濯物。几十年过去了,发现这样的习惯依旧还在。我痴痴的看着,看着她们踏上河埠,下到石阶的最下层,把生活的点滴污浊放心地交付给河水,再期待着河水带给她们清澈的希望。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伴着流水的老街,是窄窄长长的一条,好像看不到头。街两旁粉墙黛瓦,斑斑驳驳,岁月在这儿用深色的青苔和老旧的木纹书写着它的记忆。我曾经就住在这里!当我白发婆娑、垂垂老矣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同任一扇门中走出的老人一样,守着古老的房屋,过着怀旧的生活呢?
借着此次回老家的机会,也顺带走访了周边的几个古镇(黎里古镇、同里古镇、乌镇),小桥流水人家,看似一样又不一样。
水带走了昔日繁华,却把关于繁华的记忆留给了桥。于是,桥成了河流上一个个记着岁月心事的绳结,过一座桥,解一个结,读一段往事,叹一声唏嘘。而人走上了桥,一定是会放慢脚步的,望望两岸的房子,听听脚下的流水,却偏偏忘记了要到对岸去的匆忙。与其说桥是风景的看台,不如说其本身就是这古镇长卷中一道墨色未干的风景。而这样的桥在古镇,随处可见。
在小桥流水人家之外,也总是可以看到有些碍眼的空调、电线、水管……,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这些粉墙黛瓦之内,住的也是烦恼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人。
我一直在寻觅生活中的美,也知道那种美其实并不完美。意境中的美太主观,想象中的美太抽象,只有岁月沉淀下来的美才能使人信服。就像老奶奶的一个笑容,老爷爷的一个微驮的背影。这样的风景并不一定会让人惊艳,或许多多少少还有些瑕疵。可是就是这些随随便便的回眸,就能打动我们坚硬外壳中的柔软内心。因为正是它们的不完美,才有了让人触手可及切肤可感的真实。
人是这样的,如果发乎内心,那么就是滋养,反之就是虚耗。旅行中带给我的滋养,久久不散……
背包的链接地址: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9.2.9.411.zw6j3Q&id=10838852127&_u=e113jpe36d0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