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是在翻阅杂志时看到的,喜欢并时时提醒自己。
十八岁前或大学前接受的教育,说实话都不太完整或者说都不充分,这当然有大背景及教育体制的关系也有自己的问题。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凭感觉做事的时候多,缺少理知的判断力和分析力。更别说有什么清晰的生命方向。人云亦云随大流,应该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生活中有很多的杂音,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己内心中的那个小我。还好在30多岁的时候重新调整自己,选择了今天的职业以及生活方式,一路走来有成长有惊喜有蜕变。开始有了一个人应具有的结构支撑,我的生命也变得更加的有质量。
昨晚培训回到家,翻看当天的工作照,还蛮喜欢自己现在安静的状态,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条心得:“每天有至少十分钟的时间和自己相处是非常有益健康的——闭上眼睛,专注呼吸,保持觉知。因为身心是一体的。身体的问题往往来源于我们的心太烦乱躁动。所以,每天固定的时间让心归于平静是对身体最好的休息。”
今天,‘慢生活’已经是人人挂在嘴上的词,然而没有快哪来的慢?所谓简单生活并不是指生活内容的简单,并不是真的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而是目标的简单。足够简单的目标才能滋养出丰富的生活。不是无事可做,有可能是相当忙碌充实。看看晚年的钱锺书和杨绛先生的生活就可以窥见一斑了。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外面发生的一切都跟他们没多大关系,对人群的依赖几乎降到最低。生活里没有了杂音。
所以我喜欢的状态是:做喜欢的事。并且,穷尽一切可能,把它做好。你会发现,有时候反而是越忙碌越补养,越投入越有能量。因为没有了其他杂音,为之繁忙的心停了下来,只需要处理一个简单的目标,由此目标产生的任务只是很少的体力消耗。懂得舍弃才能长成大树,否则就变成横向发展的灌木了。拒绝杂音才能通向自己,这是怎样的智慧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