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美

(2013-07-11 09:30:24)
标签:

谈美

敏感度

教育工作

        从一开始粗糙的讲讲穿衣打扮,到之后开始深入的探究生活美学领域的内容,开始思考

美,开始不断的自问:形象到底是什么?我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我与这个社会的联结?我崇尚什么?一直关注我博客的朋友一定也能感受到我这几年的变化。
       

        做着做着发现自己实际是在做美育普及的教育工作。美是什么,怎么美,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认知。美不是一门学问,虽然它有美学之称谓。它更是一种修养,要点点滴滴地累积。即使需要理论,这个“理”也要通过真实的体验,才能渗透到骨髓里,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美感的来源。用的器物,穿的衣物、饰品,无不与美有
关,更别说延伸到精神生活领域诸如娱乐、观赏、阅读等,然而这些东东仅仅只是最最表面的,却是我们的社会所最缺乏的。我认识的朋友,他们都拥有很高的学历,甚至也醉心于文学艺术,但在生活的层面,却缺乏美的判断力。为什么?因为生活的水平面大多与“器”有关,由于这些太平凡了,大家都不愿意下工夫。

        然而美感素养的教育非得从生活层面做起不可。因为只有在生活层面有了美感素养,在精神层面上才会有向上垂直发展的动机,也才可能对文学与艺术的思想内涵有更为真诚的掌握。不是吗?

 
        关注美从衣食住行开始。
        记得龙应台说过一句话,非常的认同。她说:“品味是什么?是细致的分辨、性格的突
出,以及独立的个性。”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只有经历之后的人才能感悟得到。品味需要了解自己,保持独特的判断力以及注重细节的敏感度。在一向粗糙惯了的生活里,品味这个词是最最稀缺的。
        当我们的学识、阅历累计不够还不足以做到有独立的认知和判断力时,至少在生活的层
面可以让自己从注重细节开始。哪怕仅仅只是关注到自己的容颜。要知道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老天爷给了我们这张脸,之后它的走向全凭我们自己。从容貌到服饰、体态、眼神表情、言行举止,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你内心的折射也是长期习惯的结果。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看你怎么对待。

        当然,当有一天你已经养成了在细微处看自己和世界时,你已经开始迈入视觉美养成的阶段,你才能体会到原来美的东西不一定需要特别昂贵。随着心智的成熟、阅历的积淀,你才可能有取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开始有独特的个性展示,开始有更大的情怀看待身边的事物,开始褪去外表注重身心修养,而这些是需要层层递进一步步来的。此时,美已沁入骨髓,和你合二为一了。你才能进入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

 

谈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