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给自己一些时间恶补时装周的资讯,被秀场一张张美图所吸引,会情不自禁的激
动和惊叹。在寻找新一季着装灵感之余,也感知着设计师们的创意思想。虽然不能件件买的起并一一穿在身上,但欣赏并欢喜的情绪却是我能做到的,喜欢在休息的时间里用这种安静的方式来度过。
可能对我而言,这是工作之一,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都是一些无用的事情,看似与梦想、金钱无关。要知道女性的性灵、品味正是在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上建立起来的。此时,突然想起白岩松的一篇文章《做一些无用的事》,分享其中的一些内容: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我们,怎么了?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进,又时常困惑:我要去哪儿?
喝茶、喝酒、听听琴音,这些事有用吗?表面上看,还真没用。从这个时代的追求来看,升官、发财、出名,要做就要做与此相关的事儿,因为有用。而一个人喝喝茶、喝喝酒、听听琴,实在没用。因为,一个人在那,既不创造财富又不营造关系,于是,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甚至被当做是可怜的。
太多有用的事把无用的事推到了边缘。人群中,人们只愿意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名片
上的身份决定了哪一张因无用而该撕,哪一张又因有用而该留。有用的人被人人需要,人群中有趣的人也就越来越少,甚至时间长了,我们的人生都开始干涩无趣起来。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说,想要幸福,三个词很关键——物质、情感与精神。物质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钱不是万能的,没用钱却是万万不能。但是,走着走着,物质基础不差了,国家的GDP成了世界第二,小汽车的销量也成了世界第一,但钱包鼓起来的人们却不幸的发现,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反而渐行渐远。问题出在哪儿?除了物质,情感与精神这两个层面,你关照得够吗?情感是幸福的依靠,精神是幸福的支柱。如果物质是正分,还很高,可情感与精神都是负分,加起来,你的幸福总分会不会是负数?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分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个人实现自我的动力各不相同,中国人最大的生活动力是对子女发展的期望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人际优势、追求一生平安、尽力做好本分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贡献,分别为列第三至第八位,第九项才是追求生活情趣。
这个数据意味深长。我们对子女的期望、个人事业的追求、健康的保障、建功立业的梦想都是生活中沉甸甸的重量,但追求生活情趣这个指标或许可以让我们举重若轻。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生活情趣究竟是一种奢侈品,还是一种必需品呢?
在当今社会里,相比于成功而言,幸福已经变成了更为奢侈的一件事。人们追逐成功,而成功却无法带给个人生命价值的全部满足。或许我们缺少的只是一点易趣、一点闲情。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所谓成功者的生命版图中填满了头衔和财富,却缺少了灵性和健康。
翻开字典,中国汉字有如此多的字与“心”有关。比如说思想的“思”,就是“心田”所在。比如说感恩,从心而发,因心而起,才叫恩情;比如说慈悲,也是源自内心。汉语里还有一些与情绪有关的词汇,也与心有关。比如着急的急,思恋的恋,焦虑、顾虑的虑,怀念的念,厌恶的恶,容忍的忍,都是以心为底,都与心有关。再来看看竖心旁的字词。憎恨、惭愧、忏悔、恼怒、惶恐、惬意、懒惰、懈怠。心在旁边站着,说明一切正面和负面的情绪都是心理导致的。这些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
性情是从心而起,心的外边加个门,就是烦闷的闷。只要一颗心还在,我们就有思有感,就有性情,有自己的憧憬。这颗心要是亡了,那就是忘。更有意思的是亡和心的另外一个组合就是忙,忙碌的忙。许多人忙忙碌碌,忙的没有时间去体味心灵中那些细微的悸动,去体会生命的美妙,这也是一种心不在此的状态。
喝喝茶、听听琴、看看电影、逛逛公园、哪怕是我们女人在逛街中,被橱窗的陈列感动、被远处的美人吸引、虽然买不起但却仍然有摸着一件件华服的那份手感的愉悦感等等,这些都只是手段,只是让心静下来一些,让生命分一些时间给看似无用的事,这才是目标。心不静,幸福来不了;人没有更多与内心对话的机会,生命鲜活不起来。
是啊,其实我们女性的穿衣打扮也是一个寻求内心的过程,找到自己,与自己对话,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自己的品味,美化内在的同时,不知不觉外形也在悄悄的变化,急不来的。分享一组Antonio
Marras2012早春的图片,祝大家有个好心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