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42岁的生日,忙碌讲课了一段时间,今天坐在办公室的桌前,想给自己也做一个梳理。
人生过了一半,越来越清晰的认知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个简单的、整洁的、清净的人,自内而外,每天可以用崭新的目光看世界,虽然会有烦恼,但是会放开,因为人活着就要快乐一些,将来,会死很久。这段话已记不清是在哪里看到的,但很吻合现在对自己的定位。
此刻,突然很想给博友们分享一篇文章,很有意义也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我是一本什么书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父母是我们的出版社,生日是我们的出版时间,身份证是我们的书号。我们都是历经长达10月的制版、装订、才终于面世。
每过一岁,我们增加新的一页,上边将巨细无遗的记载着全年的言行事迹,那空白的扉页则是我们一张白纸板的婴儿期。没有人知道各自最终定稿多少页,但当缓缓合拢棺木的黑色封底,盖棺定论,我们是否应该让看完的人觉得开卷有益?
这是个浮华奢靡的时代,很多人美容化妆,在自己的封面上大做文章;很多人锦衣狐裘,在自己的装帧上翻新花样。他们用塑料封套给自己带起朦胧的面纱,用檀香礼盒让自己住进豪华的包间,却常忘了充实里头的内容,反倒任凭其匮乏、瘠薄、荒芜。
这是个贫富悬殊的社会,清苦百姓只能用草纸、废纸、马粪纸,权贵政要却用黄金做纸,期望标个高价。可笑它从不代表书的真正价值,除非他们出卖自己,贿赂他人,否则,标价毫无意义。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老人是史书,军人是兵书,僧人是经书,多胞胎是丛书,离退休的人闲书,良朋诤友是参考书,那些以刺青、纹身、彩绘为时髦的年轻男女是图画书。。。。。
看到这里,我迷茫了,我是本什么书呢?
虽然现在书还没有最后装订,还在继续写,但我的前半辈子算是一本什么书呢?人家会开卷有益吗?
散文?小说?杂文?
是一本放在那里随时供人翻阅还是已满身灰尘从未被人翻阅过?
是一本能够给人带来思考的书还是寡淡无味毫无兴趣的书?
是一本倾注作者心血用心编著还是随手涂来像现在很多沽名钓誉者为了出书而出的书?
接下来的若干年,这本书又会增加怎样的内容,编写什么样的情节呢?
我来想想。。。。。
朋友们,你也想想,你在别人眼中看来是什么书?很有趣的命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