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期魅力班结束时都总想写点什么,每个学员最关心的问题无外乎:如何穿出自己?如何找到自己的风格?怎么让自己更时尚一些?如何让自己更有气质?……
前几天我转发了一条微薄,是有关《VOGUE》中国版主编张宇的一张巴黎时装周期间的照片,想要告诉大家,原来中国顶尖时尚杂志的主编也穿得这么主流,并非像我们时时羡慕的很多街拍那样,要么很潮要么比较的高调,我们只能仰望或者欣赏却又感觉离自己遥远。
看张宇过往一贯的穿衣风格无非是各式连衣裙居多,中性色调如黑色、灰色的外套、搭配不同的皮带及配饰,简单易搭,却又很讲究细节,这正是我们大家可以学习的。

我的顾客、学员大多数还是属于生活在主流商务社会中的普通大众,如何既穿出个性又吻合场合、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说穿衣仅仅好看是不够的,着装有品位还意味着让着装真正能支持我们的生活与职场战略,让自己的服饰随着时间、地点、场合、角色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有修养的人懂得在高级的场合要穿考究的衣服,朴实的地方要穿朴素的衣服,职场中要穿符合自己的职责、位置的衣服。另外在社交场合还要考虑和谁在一起,人群与人群之间可能有非常不同的文化,艺术家?娱乐界?政治家?普通劳动者?富有?贫困?因此,一个善于着装的人,无论处在什么地方都能让自己的服饰和环境和谐。学习服饰文化是每一个现代人需要修练的一门语言。
因为工作关系每个月已经习惯会翻阅几本时尚杂志,在国内几个时尚杂志主编中比较喜欢张宇,和苏芒、晓雪相比,张宇显得更像外企高管,自信而有风格。


记者在采访她时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Vogue的主编更看重员工什么?”张宇说,靠谱。具体说来就是要可靠、身体好、人品好、努力、要有成熟的待人接物的趋势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张宇并不觉得进入时尚圈需要什么特别的资格限制。对于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努力。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天才,一定是要靠积累的。赞同她的观点!我所从事的形象设计工作也是一个光鲜艳丽的工作,然而先天的资质真的并不占优势,反而是后天的努力和坚持才是走向成功的捷径,永远保持好的状态很重要!!
在这里也想和我的学员们再叮嘱几句唠唠叨叨的话:不能懒!无论是体态还是妆容、服装等,想要做美女一定是要受约束的。女人永远要保持好的状态。没有人天生懂得穿衣,从妈妈牵着手买下第一件衣服,到拥有自己蔚为壮观的衣橱,我们必须经历从懵懂到盲从再到逐渐自信的过程。窈窕淑女不是一天可以炼成的,多看多思考多尝试,才能越发清晰地知道最适合自己的风格是哪些。
这个世界没有人敢拍着胸脯告诉你,什么是绝对客观的美。老师的经验或者观点,你们可以参考但并不建议你必须像圣旨一样的遵守,时装杂志也只是为你提供了许多选择,而并非替你做出了抉择。它们在报道当下正在流行的锦衣华服时,要调集包括图文在内的各种手段来告诉你它背后的文化是什么,时装大片美轮美奂,又何尝不是在用镜头,告诉你一件衣服所能呈现出的无尽可能性,人、布景,以及每个摄影师独特的镜头语言,都在丰富着一件毫无生命力可言的衣服的有限表现力。
哪些东西造就了独特的你?一堆足以证明社会身份的证件,包括容貌在内的身体特征,以及由文化塑造出的个人气质。穿衣打扮,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其中的“道”。作为更高境界的“穿衣之道”,实则是一种能熟练的把自己的内在,通过服装外化出来的技术;是站在人前,朱唇未开,光是凭借你的着装,便能让人准确领略到你三分内在风景的本领。因此,Fashion作为动词,必须让你内外兼修,在日积月累中让时装成为真正能为你所用的东西,而你不再只是它的奴仆。
真正的穿衣之道是要加入自己的灵感与悟性,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突出自我的特质,依然是那句再普通不过的话,适合自己的才好。别人的风格永远属于别人,穿出自我的风范才能显得神采飞扬。在今后的购物中要变得冷静一些,别轻易被流行牵引。在我们的衣橱中,要永远保留一些不会过时的款式,无论装束怎样变化,它们都是最基本的部分。当然我也愿意大家在新的潮流中寻找新鲜的元素,尝试新鲜的组合。要知道,时尚的乐趣尽在于此。一件崭新单品,一种从未尝试的搭配方式,都会让镜子前的我们露出笑脸。
美丽来自于自信。永远保持我们最好的状态,对事对人对工作对感情都是一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