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棵树——牛汉《半棵树》赏析(高2013级5班  肖羽童)

(2011-12-27 11:44:05)
标签:

鏁欒偛

分类: 读写1+1

苦难的两个特点:①苦难来的很猛然很剧烈。齐楂楂三个字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②苦难的持久性。雷电还要来劈他,因为她还是那么直那么高。两个还字,就像是一个循环,但可以肯定的是,鞭挞是永远无法使树倒下的。

诗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一样高,还是一整棵那样伟岸”。尤其喜欢里面的“还是”两个字,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有同学就提出,这样的两句话,让人觉得半棵树比一棵树还要高,还要伟岸。

我记得之前我问了一个问题,是说究竟作者是见景想人还是见人想景,其实说实在的这个问题的确没有追究的必要性。我产生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在收集资料时看到了牛汉的一段话:

“每首诗都应该有自己的故乡,但是我的大部分诗却很难找到他们的出生地。当我写诗的时候,常常弄不清自己是人还是诗。……如果把这些事从生活情境剥离开来,把他们看作是一般性的自然诗,就难以理解诗的意象的暗示性与针对性……许多平凡的小时常常会点燃内心的某些情绪。”

因为看到了牛汉所写的大部分诗集都以自然或是其他物体命名,所以就很好奇为什么他的风格会向这一方面来靠。写诗是一种很奇特的经历,你好像是在写你所写的名词,但很明显的你又不只是在写你所写的这些名词。这一单元后面将这些特点一一列举出来,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将这样的内涵说的太过理论条例化,虽然易理解但是缺少某些韵味。回归正题,个人感觉一首诗的形成是要花费各种经历的,就像牛汉说的琐事常常会触碰到心里诗意的那根弦,我自身也是认同这句话的,常人经常难以理解为什么会突然从一件事物马上跳到另一件,以前我自己也常常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合欢树》那组同学第二次讨论的时候我突然认识到了自己联想到的事物中的必然共通点,我常常联想到的两件事物也是有某种我自身情绪上或是他们带来的感觉方面的一些相似之处,有同一种感情宣泄点,虽然看似非常跳跃,但是在某一时刻突然温习到了记忆里面一个熟悉的感觉就会产生联想了。

不知道为什么会说到这里,思维有些混乱,不过还是觉得这和牛汉所表达的语意有相同的地方,而且觉得也是在上语文选修课时想通了的困扰了很久的问题,也算是心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