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暖暖——痖弦《秋歌——给暖暖》赏析(高2013级5班  殷垭焓)

(2011-12-17 16:53:08)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写1+1

一开始就喜欢这首诗,不为别的,就只是那映入心扉的两字——暖暖。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 只留下一个暖暖 / 只留下一个暖暖 / 一切便都留下了” ,整首诗“秋天”跟“暖暖”不断形成对照和反差。一个暖暖便够了,可以敌过一切秋风的肃杀,抵挡一切寒意的侵袭。

“暖暖”“暖暖” …… 低低地呼唤你就可以感觉到诗人全部的心灵诉求和愿望,你可以把暖暖想成朋友,把暖暖想成恋人,把暖暖想成一份情怀、一种向往。

下面我想慢慢为你道来整首诗。

初读暖暖,你会有一种这首诗极有韵律的感觉。接着,就有种古典诗词的意味。

第一节的“落花”“荻花”“砧声”,让我不由地想起起米芾的砧声送风急”。一切去得那么快,渲染一种秋天的荒芜伤感情绪。但有暖暖,一切仿佛又回来了。

第二节的“雁子”“辽夐”“十四行”。让我想起“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又一种秋天带给人的悲凉。曾经十四行是多么地美丽、引人沉溺。但现在时代不断移进,精神之困境、生命之感怀不得浮泛。最后一个暖暖,一切仿佛又如从前那么美了。

第三节的“落花”“南国”“歌人”“北方”“寺院”,古典意象更加明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节诗本给人冰冷、寂寞秋天的意味,但我联想的诗句却并无这些感觉,我在想这是不是就是这节诗没有暖暖的原因。

最后,话题还是要回归暖暖。不知道有人注意到没有这首诗叫“秋歌”,但读完后给人留下印象的却是“暖暖”。至于原因,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跟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有关。一、二两个诗节都用“暖暖”作为一个诗句结尾,两个“独立”的“暖暖”极大地强化了它的效果。最后两个诗节采用了诗歌创作中的“顶真”技法,“只留下一个暖暖”是第四个诗节的结尾,也是第五个诗节的开头,不仅增加了诗的音乐性,还强化了主题:秋歌即是“暖暖”,“秋”的特点是“暖”,给人的也是“暖”。

不过,这不是好事吗当你寂寞了,当你冰冷了,当你悲伤了,想一想“暖暖”,念一念“暖暖”,唤一唤“暖暖”,一切仿佛都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