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金华的双龙洞

(2021-05-30 21:27:47)
标签:

记金华的双龙洞

刘充

蓝青小学

分类: 教学

本课例教学实录,2021年4月26日,浙江省中小学作业改革推进现场会,金华市蓝青小学刘充老师执教的观摩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下册)

金华市蓝青小学  刘充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前谈话:

五一去哪儿玩?

导入

师:今天充哥就带你们去了解一个地方,他的名字就是一一

生:双龙洞。

师:双龙洞在哪?

生:金华。

师:对。金华呀,和我们宁波一样都是一个市,它们都在一一(指向浙江地图)

生:浙江省。

师:对了。哎,同学们,这个“记”字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回忆。

师:回忆。你说?

生:我觉得是一篇笔记。

师:一篇笔记,我们可以说,它笔记记得什么?记它游玩金华双龙洞的,对吗?

师:是的。这篇文章就是记录了叶圣陶爷爷览精金华的双龙洞的见闻。

师:课前,我们都读过课文的,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你说。

生: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就是,小船开到内洞的那个地方孔隙。

师:小船开到那个洞的那个地方,叫什么?

生:好像叫孔隙。

师:好像叫孔隙,确定吗?是吗?噢,是的。板书:孔隙

师:同学们,课前很多同学“孔隙”比较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再读。

活动一:划游览的地点

师:那么这篇课文当中除了写了作者游览的孔隙,还写了它游览了哪些地方呢?不急。

出示幻灯片1:默读课文,文中有些句子可以帮助你找到作者游览的地方,把它们画出来。

师:学生上台展示。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陈乐天划出了哪些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是补充好吗?

师:来,你来说你画的是一一

1:我划的是第2自然段的一一“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师:就是写了他作者在去金华双龙洞的一一

生齐说:路上。

师:对。继续。

1:第3自然段:“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师:作者到了哪里啊?

生齐说:洞口。

老师圈出“洞口”。

1:“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师:说明来到了一一

生齐说:外洞。

老师圈出“外洞”。

师:还有呢?

1:“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师:是吗。好,还有吗?

1:没有了。

师:你们有补充吗?好。后面,石欣宇。

2:第8自然段:“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这说明一一

生齐说:游玩完了。

师:这里也就是出洞了,对吗?好。还有没有补充?好,你来说。

生:我觉得在第5自然段还有一句话,“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师:这就告诉我们来到了哪里?

生齐说:孔隙。

师:是的,这就是刚刚同学们所说的一一

生齐说:孔隙。

师:你们划完整了吗?好,没划完整的同学,请你们补充。(1分钟)

活动二:借助作业本,理清游览顺序

师:好,同学们看黑板。现在请同学们:借助作业本的第3题和我们刚刚画的那些句子,一起来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打开作业本。

师:吴佳欣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其他同学随时可以补充。

师:先写作者在哪里?

1:先写作者在路上。

师板书:路上。

师:然后又来到了哪里?

1:然后来到了洞口。

师: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

师板书:洞口。

师:接着?

1:接着到了外洞。

师:接着进入了外洞。(板书:外洞)

师:穿过孔隙,来到了一一

1:来到了内洞。(板书:内洞)

师:最后?

1:最后出洞。(板书:出洞)

师:你们是这样填的吗?好。

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呀,就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把游览双龙洞的过程写的非常清楚。

师用箭头连接起来,贴上“按游览顺序写”。

师:前2天我刚上了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一《海上日出》。这也是一篇写景文,对吧?我们在做作业本时,做到这是一一《作业本》3.读课文,先。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再给下面的句子排序并填空。

排完序后,我们发现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齐说:景物变化。

师:所以,你们看同学们,写一处景物我们可以像《海上日出》这样按照景物变化顺序来写,也可以向《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样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知道了吗?好,同学们在作者游览的这么多的景点当中,哪一个是她重点写的?

师:陈诺。你觉得哪个呢?

1:我觉得重点写的应该是内洞。

师:内洞,哦,你为什么用上一个应该呀?你说说看。

1:因为在孔隙这个地方也写得很详细。

师:也很详细,但是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你为什么觉得应该是详写内洞呢?

1:因为它写得很具体。

师:噢,对,如果说我写我也是这样,游金华的双龙洞当然写内洞,洞内很多景色。有没有不同意见的?涂家凯,你说?

2:因为他主要写的是从外洞到内洞的孔隙。

师:也就是重点写的是孔隙,对吗?没事老师啊,吃的没事干,把这篇文章的字数数了一下,一共是853个,在写内洞的时候,作者用了168个字,你知道写孔隙用了多少字吗?279个字,所以作者重点写的是一一孔隙。你们看,课前刚刚我在问任俊毅给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呀?他说的是孔隙。你看,因为写它的文字也是最多的,我们再来看一看孔隙是连接外洞和内洞的唯一通道,这个位置也很关键,所以作者重点剖析。在第几自然段?用你的手指告诉我。(第5自然段)

活动三:研读第5自然段,孔隙印象

师:很多同学已经发现了在第几自然段。那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孔隙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己读。

师:好的,同学们。我在课前调查的时候,很多同学认为这些词语了很难读,你们会读吗?自己去试试看。

学生自己练读。

师:我来了解一下,陈若轩,你来读?

1:系着   臀部  贴着  似乎

师:对吗?

生:对。

师:好。我们一起读。预备起!

学生齐读。

师:好。那么孔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吴又智。

2:它给我留下了感觉,它很拥挤的。

师:他用了一个词语叫拥挤,还有没有其他词?杨景志。

3:那个凶险的印象。

师:很拥挤而且很险,对吧?拥挤险都是因为什么造成的呢?你还说夏天。

师:因为这个空隙很窄啊,然后又很矮,所以人进去了以后会发现特别的矮,就只在一个平面上,所以会感觉很挤,胸前会因为抬起一点点,就会把所有身体的部位都撞坏……

师:所以它前面的关键词听到了吗?又窄而且高度又矮,我们有一个词语可以来形容,概括叫什么?

生齐说:狭小。

师:对,狭小。(板书:狭小)

师:同学们,就是因为孔隙的狭小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作者在这里重点写了一一孔隙。(张贴“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

活动四:学习第5自然段,研读孔隙的狭小

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同学们,那么作者到底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的呢?这个问题很难,所以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圈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可以在句子上圈画,也可以批注在句子的旁边。好,开始学习。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看,这是我们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我们现在一个个的来看,我想请一个一个的来汇报,你们先说一说,你找到了哪句话,然后再读一读你圈出的词语或者是你的批注,然后来告诉我理由,好吗?

师:这是谁?这是哪位?来,请你来说,你是从哪一句话中找到的?

1:我是“从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师:把这个句子读完整,来。

1:我是从“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是这样小的小船”,你摘录的词语是?

1:我摘录的是“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师:同学们这就写出了什么很小啊?

生齐:船很小。

师:船很小和孔隙的狭小有关系吗?

生齐:有。

师:正因为是一一你说。

2:就是因为平常的船都可以容好几个人的吗,那这种小船却只能容两个人,没法再容三个人。

师:就是因为?

2:就是因为这个孔隙特别特别小。

师:对。找得很准。

师:这位同学是谁啊?来,请你来说一说。

你先找的是哪句话?

3:我是从“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了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师:你把她的也说了,对吧。同学们,我们平时看的船是怎么动?怎么行驶的?

3:平稳的。

师:平时是怎么来动的?你说说。

4:嗯,有些船就是那种皮划艇,直接拿桨直接滑的。

师:那种用桨的,对不对?或者是用长篙的,对不对?而这里要靠什么?

生齐:靠拉的。

师:为什么要靠绳子拉呀?杨景芝。

5:因为用浆因的话就没空间了。

师:对。也就是这个空隙很一一狭小。对了,我们看这位同学这是谁那你来说,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6:我是从“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同学们,看哦,刚刚说“后脑、肩背、臀部、脚跟”没有一处不,说明什么呀?说明我的全身的贴着了,我们可以把它说的更加的精炼一点—“全身贴着船底”那次我们可以把它不要。同学们,什么样的姿势贴在船底?文中有一个词语告诉我们是一一(修改板书)

生齐:仰卧。

师:对,仰卧在哪里?

生齐:船里。

师:是的,仰卧在船里。“全身贴着船底”。你看,如果不这样还不行,对吧?所以也写出了孔隙的狭小。后面这位同学,这是谁?来,请你来说。

7:我是从“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7:呃,就是如果是大的话,就像贵州那种溶洞一一

师:就是说这个洞穴一一

7:很狭小。

师:对,也就是这个孔隙很狭小,对吧,很好。请坐这位呢?

8:嗯,我是从“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你看见这位同学还概括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稍微抬头准会受伤”。

师:这也是因为?

8:孔隙很狭小。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刚才从这些地方都感受到了孔隙的狭小,但是作者到底是怎样把这个孔隙的狭小写清楚的呢?

师:课堂作业本的第4题,其实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梳理。请同学们看,先看这一部分。这一部分,有几个框?

生齐:4个。

师:我们概括了几条信息?

生齐:6条。

师:这就告诉我们需要一一

生齐:删减。

师:需要删减或者是归并,对吧?好,开始,拿出作业本。(独立完成3分钟)

师:好,同学们差不多都完成了。接下来,同学们合作学习。注意,组长先要向你的组员汇报你的学习成果,然后其他同学再进行补充。好,开始合作。(130秒)

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这里,后面也是一样。我们再看,所不同的是,在中间这位同学是“在里面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另一头拉绳子,船就出来”。而这边这位同学是“靠绳子拉进出”;后面“仰卧船里,全身贴着船底”,这位同学这一句就没有了,两种,你怎么看?

1:认同第2种。

师:为什么?

1:因为前面一位同学的两种是一个意思,都是进出都靠绳子拉。

师:我理解你的意思。用来进出的小船要用绳子来拉对吧,我们可以把它进行合并,就是它写的是靠绳子拉进出,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什么?

生齐:小船靠绳拉。

师:好的。(板书)师生一起概括。

师:一起走进第五自然段,再去感受一下那狭小的空隙,自己读自己的。

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我们学习了写一处游览的地方可以按照一一

生齐:游览顺序写。

师:我们还知道了把一一

生齐: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

师:对,重点来写。接下来我们就来试一试。

活动五:初试身手

师:今天,我们学校来了很多客人。课后呢,我请大家带着他们去参观我们的校园。现在我们在报告厅发现吗?我们在报告厅,如果从报告厅出发,你可以带领我们的老师怎样去参观?画出你的参观路线,然后按顺序说一说。

师:画好的同学,可以在下面先说一说。

师:好,谁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展示,介绍。

师:其他同学认真听哦。

1:我先带老师们到操场,因为操场是我们学校特色之一。然后带他们到学习的中段楼、低段楼和高段楼。接着会带他们去宿舍参观,宿舍很温馨。然后参观我们食堂,食堂有我们倡议的一些节约粮食、进行光盘行动。

师:然后,我们就在食堂呆下来,对吗?

1:然后,我们可以去大门,北门。

师:然后,你建议他们从北门出,对不对。同学们,她有没有把她的参观路线说清楚?

生齐:没有。

师:她的参观路线好不好?

生齐:不好。

师:可以更好,对吧?

生齐:对。

师:唉,刚刚说她没说清楚,其实如果他用上了“小泡泡”里面讲这些话,把它串联起来的话,会介绍的更加的清楚,也会让我们听得更加的清楚,不信你们自己试一试。

学生练说。

师: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在你特别想要介绍的景物的图标上,标上一个五角星,自己好好练一练。今天下午呢,可能很多老师都没空。但明天一早从南门进来后,我们又可以带领他们怎么样去参观呢?今天回家之后,在下面的这张图上划出你们的参观路线图,试着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好不好。那,我们的课上到这儿,下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