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定投基金基金诊断资产配置调整 |
分类: 投资理财 |
如果仅从短期的角度,1年、2年来看,“懒”对定投的确会有帮助。可是,如果从相对长期的角度,3年、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看,我们如果能再勤快些,效果其实会更好。
如果暂且只考虑1~2年内的定投,短期内定投是否真就是轻松自在了?从我自己做定投的切身体会来说,懒归懒,但真不一定能“懒”得轻松。要理解短期内“懒”对定投的意义,我们必须要结识定投的三个朋友:大幅的波动、良好的业绩和市场的持续低迷。首先,定投的投资标的其实是有波动风险的资产,定投期间内基金净值的涨跌又总会刺激投资者对亏损的畏惧;但在定投中我们更需要看到,波动其实可以摊薄我们的定投成本,从而在相同的平均成本下,带来较一次性投资更好的结果;其次,我们选到的基金产品的业绩难能持续在各个阶段都能排名前列,定投时若总去后悔当初为何选不到现在表现更好的产品只能徒增痛苦,因此将考察产品业绩的时间段拉长,并在选择基金时更注重其长期历史业绩的稳健性或许才更加明智;最后,虽然市场的持续低迷会让投资人经历数年的亏损感受,但是,定投最大的价值之一就是点滴积累,聚少成多,市场的持续低迷为定投提供了更多便宜的筹码,也就是说,在我们抵达投资的终点时,相比一次性投资,定投能够取得更高的整体回报。在高收益总是对应着高风险的投资领域,终点的高回报总是对应了投资路程中更多艰难的选择和痛苦的承担。我们奢望以定投完全克服期间涨跌带来的痛苦并不实际,但只要我们能在定投前理解定投的三个朋友,能够基于理性选择相对适合的产品,并能够在1到2年的定投期间内坚守“懒人的本分”,不轻易就改变,甚至是抛弃自己的定投决策,那我们定能伴随定投时间的增长而体会定投的美好,品尝定投的果实。说完了短期内做定投的“懒人投资”,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其实只要我们选择做定投,定投给我们带来的感知上的持久影响已经无法让我们一劳永逸了。如果我们考虑更长期的定投,我们会发现定投累计下来的资产的管理,将是一种与期初的简单定投完全不同概念的管理模式。
正如前文中所讲到的,波动是定投的朋友,因此在定投初期的积累阶段我们选择高收益高波动的产品往往能为定投创造正向价值。但是,当定投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针对一笔金额较大的资产,相对稳定的回报将更为重要。因此,定投到波动大、收益高的品种并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应该定期再调整为收益相对较少而波动相对较小的品种。
考虑针对A股市场投资的资产配置,仅是单向地将较高风险资产调整为较低风险资产似乎有待推敲。因为从历史数据看,按年度、根据全市场市盈率数据定期进行资产配置调整:市盈率升高时,降低权益资产配置,市盈率降低的时候,提高权益资产配置,其实是更加科学的资产配置方式。但是,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资产管理模式首先要考虑我们身临市场中能够保持如何的心理状态,能够做到多大程度上的理性决策。当市盈率屡创新高,面对市场的狂热,我们是否可以坚守资产配置原则,降低权益配置比例?当市盈率低迷徘徊,面对市场的冷淡,我们能否依然对未来保持信心,提高权益配置比例?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易说、易明白,却实在是难以做出的抉择。
作为投资人,如果数次决策都未能逃脱感性的陷阱,降低投资对象的风险,选择波动更小的产品,比如混合债、纯债、纯纯债,选择那些封闭债,并且可以考虑用放弃投资的流动性换取更高回报的可能,可能才是相比传统意义上的“理性投资”更加合理的选择。
定投,远看是懒人的投资,接触后却才真懂得了 “懒人的智慧”。坚持到长远后,我们终于在一次次的心情起伏跌宕后认识了自己真实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能够做出更匹配自己心态、能力的配置调整,最终修成投资正果。总之,定投并非一种一劳永逸的投资,但却能够伴随我们终生,帮助我们在积累财富的同时更早、更稳地抵达投资心智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