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还是娱乐,这是一个选择
(2011-05-21 17:28:04)
标签:
基金杂谈 |
分类: 投资心理 |
市况有这么差吗?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综指市盈率17倍,已经到了历史的最低点,而2007年的6000点时高点是70倍,从1994年到2011年5月20日,17倍的市盈率位于5%以内的位置,在这个位置的投资,跨年的年化回报应该没有低于过8%。
经济有这么差吗?拉登死了,这个世界少了一个重要的敌人,经济更加占据了我们的眼球。美国、欧洲好好坏坏,最坏的日子还是过去了。中国人口变化是无法回避的,但中国政府管理通胀预期的水平展现了国家的日益上升的能力,经济上升依然。
基金如此表现意外吗?从2003年到2010年的8年间,综指年化收益10%,沪深300年化收益14%,
中证基金指数年化收益23%,其中,基金指数为正的,只有三分之二的季度,三分之一整体业绩为负。而战胜综指与沪深300的季度概率也就是三分之二略强,虽然是大概率事件,但少于市场也并不奇怪,最大的差距的季度收益少过10%以上,那时基金得到的评价也可想而这一。只是这些并没有影响基金超过市场8%以上的长期现实情况。
最大的决策拖延决策影响力恐怕来自于投资者自身及他们的代言人。
自6000点下来,长期投资已经淡出了投资者脑海,盈利落袋为安成为每个寻求确定赚钱人的习惯,基金赎回的关键净值从1.2左右,走到了1.05左右。好处当然有:赚钱落袋的客户多了,市场渐起时,进入的资金也就多了,赚的钱在手,投资时机只是一个再次选择问题;客户经理也解脱了,只要赚过钱,通知过客户,不卖再赔就不再是销售推进者的责任;基金公司似乎也有卸下担子的感觉,客户赚钱离场,下次还会再来,生意不是一天,做个种子吧。一切似乎都很美好。
一旦市场下跌了,留下的是什么呢?
投资人把赚钱的基金都卖掉了,手里剩下的都是赔钱的,曾经盈利的过去怎能抗拒现实在手的全部损失,不卖就没钱,再买只是其一,不敢再买恐怕才是真谛;客户经理更是烦闷,赚钱后的卖出的确落了一时的好,可那已是昨日黄花,再买的亏损和没有赚钱的亏损,是客户过去百日的痛苦来源,曾经的美好烟消云散,客户记得的是自己的选择,留下的现实是客户经理推介后的全面损失,几个月的推介全部失败,半年没有联系过的客户都已疏远,何处再觅芳踪。媒体更是当投资者的喉舌,赔钱收管理费、没有战胜市场、各色内幕、股票选择失败,如此的喉舌引发投资人的关注,增加了眼球吸引力,也算为民请命,何乐不为。
工作要求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最优化行为,娱乐是以自我感受舒服的宣泄或享受。是根据客观标准为准则,还是以自我感受为准则,决定了是工作挣钱,还是娱乐花钱,当投资者及销售人员以当期愉悦为处理原则的时候,投资与投资建议就成为娱乐自我与他人的方式,只是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下,哪些行为是为一个长期目标而努力的判断并不容易,这也是很多人工作多年,依然难以享受工作的乐趣与成就的重要起因。
把投资当做工作来进行理性认知,还是当做娱乐来自由处理,这是一个个性化、阶段化的选择,只是需要很久才能明了,这也是成熟投资人与理性投资人的不同吧。